“陽春宛宛白日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陽春宛宛白日暮”全詩
東風淡蕩桃李月,看花不語情何長。
女伴相將牽稚子,庭院無人花正芳。
陽春宛宛白日暮,空抱花枝歸洞房。
分類:
作者簡介(張寧)
張寧(1426—1496)字靖之,號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鹽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豐采甚著,與岳正齊名,英宗嘗稱為“我張寧”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內利病悉罷行之。后為大臣所忌,棄官歸,公卿交薦,不起。能詩畫、善書法,著有《方洲集》等。
《士女圖》張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士女圖》
吳城士女越樣妝,
籠冠盤髻銷金裳。
東風淡蕩桃李月,
看花不語情何長。
女伴相將牽稚子,
庭院無人花正芳。
陽春宛宛白日暮,
空抱花枝歸洞房。
中文譯文:
吳城的士女裝扮得美麗動人,
頭戴籠冠,發髻盤起,身著華麗的金裳。
輕柔的東風吹拂著桃花和李花,
欣賞花朵卻無言,情意何長。
女伴互相攜手牽著孩子,
庭院里無人,花朵依然芬芳。
春日陽光如水,白天漸漸傍晚,
空抱著一枝花回到了洞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士女在吳城春日的景象。士女們精心打扮,穿著華麗的金裳,頭戴盤起的發髻和華麗的籠冠。他們站在庭院中,欣賞著桃花和李花在輕柔的東風中搖曳。然而,盡管被花朵所吸引,他們卻不發一言,仿佛被花朵的美麗所感動,情感無法言表。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女伴們相互之間攜手牽著孩子,庭院里無人,但花朵依然盛開芬芳。春天的陽光灑滿了整個庭院,白天漸漸過去,即將進入傍晚時分。詩中提到一個人空抱著一枝花回到洞房,暗示著有人將花朵作為喜慶的象征帶回了新婚的洞房。
整首詩以描繪吳城春日的士女景象為主題,通過對士女們的裝扮和他們與花朵的互動的描寫,表達了一種細膩而含蓄的情感。士女們的美麗和花朵的盛開都是春天的象征,而對花朵的默然欣賞,則表達了一種情感無法言喻的內斂之美。整首詩以婉轉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春日士女的情感抒發,以及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珍視和回憶。
“陽春宛宛白日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nǚ tú
士女圖
wú chéng shì nǚ yuè yàng zhuāng, lóng guān pán jì xiāo jīn shang.
吳城士女越樣妝,籠冠盤髻銷金裳。
dōng fēng dàn dàng táo lǐ yuè, kàn huā bù yǔ qíng hé zhǎng.
東風淡蕩桃李月,看花不語情何長。
nǚ bàn xiāng jiāng qiān zhì zǐ, tíng yuàn wú rén huā zhèng fāng.
女伴相將牽稚子,庭院無人花正芳。
yáng chūn wǎn wǎn bái rì mù, kōng bào huā zhī guī dòng fáng.
陽春宛宛白日暮,空抱花枝歸洞房。
“陽春宛宛白日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