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隨釣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當隨釣艇”全詩
白云無出處,綠樹漫成林。
啼鳥醒人夢,流泉凈客心。
何當隨釣艇,看弈草堂陰。
分類:
作者簡介(張寧)
張寧(1426—1496)字靖之,號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鹽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豐采甚著,與岳正齊名,英宗嘗稱為“我張寧”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內利病悉罷行之。后為大臣所忌,棄官歸,公卿交薦,不起。能詩畫、善書法,著有《方洲集》等。
《題姚公綬山水》張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姚公綬山水》
幽意寫不盡,萬山深更深。
白云無出處,綠樹漫成林。
啼鳥醒人夢,流泉凈客心。
何當隨釣艇,看弈草堂陰。
中文譯文:
在姚公綬山水上題字
幽深的情意難以盡寫,千山萬水更加深遠。
白云無法找到出處,綠樹漫天成林。
啼鳥喚醒人們的夢境,流泉洗凈游客的心靈。
何時能隨著釣艇,觀賞弈棋的草堂陰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山水景色的深深感受和向往。詩中的幽意意味深長,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無盡喜愛和深遠的思索。
第一句描述了作者對幽深景致的寫不盡之感,強調了山水的深邃和千變萬化。第二句以白云和綠樹為形象,描繪了山林的壯麗景色,形容綠樹茂盛、白云繚繞,給人以廣袤和自由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通過描繪啼鳥和流泉,將自然聲音和流動的水與人的內心聯系起來。啼鳥的鳴叫打破了人們的夢境,流泉的聲音凈化了游客的心靈,表達了作者通過與自然的互動來獲得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渴望能夠乘著釣艇漫游山水之間,欣賞草堂陰涼的景色,借以表達了對寧靜和安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和抒發自己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心靈追求的渴望。
這首詩詞充滿了對自然山水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相融的向往。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色的美麗和自然聲音的魅力,傳達了對寧靜、自由和心靈凈化的追求。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的深情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覺,引發讀者對美好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何當隨釣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yáo gōng shòu shān shuǐ
題姚公綬山水
yōu yì xiě bù jìn, wàn shān shēn gēng shēn.
幽意寫不盡,萬山深更深。
bái yún wú chū chù, lǜ shù màn chéng lín.
白云無出處,綠樹漫成林。
tí niǎo xǐng rén mèng, liú quán jìng kè xīn.
啼鳥醒人夢,流泉凈客心。
hé dāng suí diào tǐng, kàn yì cǎo táng yīn.
何當隨釣艇,看弈草堂陰。
“何當隨釣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