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為竟日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常為竟日游”全詩
所以扶筇者,常為竟日游。
云將心共遠,天與水爭秋。
正爾沉吟處,斜陽不可留。
分類:
《秋仲晦前菌閣》張慎言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仲晦前菌閣》是明代張慎言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終年無客到,辜負此林丘。
所以扶筇者,常為竟日游。
云將心共遠,天與水爭秋。
正爾沉吟處,斜陽不可留。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秋天的林丘上獨自徜徉的心境。他感慨自己整年都沒有客人來訪,有些遺憾地辜負了這美麗的山林。因此,他經常拿起拐杖獨自漫游林丘,度過整個白天。云彩和他的心一起遠離,天空和水域爭奪著秋天的顏色。正當他默默思考時,斜陽已經不容他停留。
賞析:
這首詩詞以明代特有的豪放風格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中的林丘和秋天元素,以及孤獨的心境,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凄美的氛圍。
首先,作者抒發了自己終年無人來訪的遺憾之情。他的林丘本是一處美麗的地方,然而沒有人來欣賞,使得這個地方顯得有些荒涼。作者用"辜負"一詞表達了對這種遺憾的懊悔,暗示了他希望能有人來分享這美麗的山林。
其次,詩中描繪了作者常常獨自扶筇漫游林丘的情景。"扶筇者"指的是拿著拐杖的人,這里象征著作者自己。他用"常為竟日游"來形容自己整天游走于林丘之間,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這種自由自在的漫游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暢快感受,展現出他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
接著,詩中出現了云彩和秋天的對比。"云將心共遠,天與水爭秋"表達了作者與云彩一起遠離塵世,心靈的寧靜與云彩的遙遠相互呼應。天空與水域爭奪秋天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觀和美麗的變幻。
最后,作者描述了自己默默思索時的情景。"正爾沉吟處,斜陽不可留"描繪了斜陽西下時的情景,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作者在這個時刻的沉思中,感慨時光如水般流逝,不可停留。
《秋仲晦前菌閣》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作者內心的感慨和思考,表達了對孤獨與自由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這首詩詞以其豪放的筆觸和深沉的意境,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獨特風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
“常為竟日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zhòng huì qián jūn gé
秋仲晦前菌閣
zhōng nián wú kè dào, gū fù cǐ lín qiū.
終年無客到,辜負此林丘。
suǒ yǐ fú qióng zhě, cháng wèi jìng rì yóu.
所以扶筇者,常為竟日游。
yún jiāng xīn gòng yuǎn, tiān yǔ shuǐ zhēng qiū.
云將心共遠,天與水爭秋。
zhèng ěr chén yín chù, xié yáng bù kě liú.
正爾沉吟處,斜陽不可留。
“常為竟日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