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較獵歸殘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秋較獵歸殘照”全詩
帳留猛士皆降虜,劍是癡龍亦報君。
銀夏至今勞使者,玉門終古老將軍。
高秋較獵歸殘照,衰草黃榆散馬群。
分類:
《贈龐西達將軍》鄭琰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龐西達將軍》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鄭琰。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贈龐西達將軍
十載屯田塞下聞,
虬須燕頷氣如云。
帳留猛士皆降虜,
劍是癡龍亦報君。
銀夏至今勞使者,
玉門終古老將軍。
高秋較獵歸殘照,
衰草黃榆散馬群。
中文譯文:
傳聞在偏遠的塞下,
聽說龐西達將軍十年來辛勤耕田。
他長著虬須,宛如燕子般的頷骨,氣勢如云。
他的帳篷里留下的勇士們都歸降了敵寇,
他手中的劍是一條頑強的龍,也向您致敬。
銀夏地區至今仍然辛勤工作的使者們,
玉門關永遠敬仰著古老的將軍。
在深秋時節,將軍比獵人更早歸來,迎接殘照,
衰草和黃榆隨馬群散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代時期的將軍龐西達的英勇事跡和他對國家的忠誠。詩中提到,龐西達在塞外邊疆十年屯田,兢兢業業,用實際行動貢獻于國家。他的形象被描繪為擁有虬須和燕頷,氣勢如云,顯示出他的威嚴和英武。
詩的第三句表達了龐西達的威懾力,他的帳篷中的猛士們都歸降了敵寇,這顯示了他的統帥才能和領導力。即使是龐西達手中的劍也向他致敬,這說明他的劍也象征著正義和忠誠。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銀夏和玉門,這兩個地方是中國古代西北邊疆的重要關隘。詩人稱贊龐西達是一位古老的將軍,他的勞苦功高仍被人們景仰和紀念。
最后兩句描繪了將軍在高秋時節獵歸的情景,黃昏的余暉中,衰草和黃榆隨馬群散落,展示了歲月的流轉和將軍歸來的榮耀。
整首詩歌通過對龐西達將軍的歌頌,展示了他的忠誠、英勇和貢獻,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敬仰和景仰之情,體現出中國古代文人對忠誠和英雄主義的崇尚。
“高秋較獵歸殘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páng xī dá jiāng jūn
贈龐西達將軍
shí zài tún tián sāi xià wén, qiú xū yàn hàn qì rú yún.
十載屯田塞下聞,虬須燕頷氣如云。
zhàng liú měng shì jiē jiàng lǔ, jiàn shì chī lóng yì bào jūn.
帳留猛士皆降虜,劍是癡龍亦報君。
yín xià zhì jīn láo shǐ zhě, yù mén zhōng gǔ lǎo jiàng jūn.
銀夏至今勞使者,玉門終古老將軍。
gāo qiū jiào liè guī cán zhào, shuāi cǎo huáng yú sàn mǎ qún.
高秋較獵歸殘照,衰草黃榆散馬群。
“高秋較獵歸殘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