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言擊磬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言擊磬聲”全詩
回薄遍太虛,膚寸即成霖。
飄風使之漓,跡滅不可尋。
偉哉賢達士,澤物固其心。
遭時為卷舒,陸沈詎無因。
誰言擊磬聲,不及南薰音。
分類:
《雜詩(二首)》朱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詩(二首)》
浮云起山澤,靄靄敷重陰。
回薄遍太虛,膚寸即成霖。
飄風使之漓,跡滅不可尋。
偉哉賢達士,澤物固其心。
遭時為卷舒,陸沈詎無因。
誰言擊磬聲,不及南薰音。
中文譯文:
一朵朵浮云升起在山野之間,陰云密布,遮蔽了陽光。
回旋盤旋在太虛之間,薄薄一層云即刻變成了雨水。
飄風吹散了雨水,痕跡消失不可追尋。
偉大而有才德的士人啊,他們的心胸廣闊如大海,包容萬物。
遭遇時勢的變遷,他們能適應卷舒自如,而不會失去原因。
有誰能說敲擊的磬聲,比不上南方微風的音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由明代朱純所作,是一首描寫云和風的詩詞。詩人以浮云和飄風為象征,表達了士人的志向和品質。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濃密的云層遮蔽了陽光,給人一種陰沉的感覺。隨后的兩句寫出云層變成了雨水,形容了云的具體表現。接著,詩人描述風將雨水吹散,痕跡消失不見,暗示了事物的變幻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贊美了有才德的士人,他們的心胸廣博,能夠包容眾多事物。無論遭遇時勢的變遷,他們都能適應環境,不會失去行動的原因。最后一句以南方微風的音樂來比喻士人的才德,認為敲擊的磬聲都比不上南方微風的動聽音樂。
整首詩詞通過云和風的描寫,表達了士人的胸懷和品質,以及對士人的贊美。詩詞展現了士人應對變幻時勢的能力和廣博的胸懷,以及他們的高尚情操。同時,通過對云、風和音樂的比喻,詩人賦予了詩詞一種美感和音樂性,使整首詩詞具有了一定的節奏和韻律。
“誰言擊磬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èr shǒu
雜詩(二首)
fú yún qǐ shān zé, ǎi ǎi fū zhòng yīn.
浮云起山澤,靄靄敷重陰。
huí báo biàn tài xū, fū cùn jí chéng lín.
回薄遍太虛,膚寸即成霖。
piāo fēng shǐ zhī lí, jī miè bù kě xún.
飄風使之漓,跡滅不可尋。
wěi zāi xián dá shì, zé wù gù qí xīn.
偉哉賢達士,澤物固其心。
zāo shí wéi juǎn shū, lù shěn jù wú yīn.
遭時為卷舒,陸沈詎無因。
shuí yán jī qìng shēng, bù jí nán xūn yīn.
誰言擊磬聲,不及南薰音。
“誰言擊磬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