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更渡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紅巾更渡淝”全詩
蒼茫連夜遁,不暇戀春衣。
樓觀憐焦土,陽和感殺機。
道逢鄰舍女,新向賊中歸。
分類:
《哀谷亭(三首)》朱應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哀谷亭(三首)》是明代朱應登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有客來傳語,紅巾更渡淝。
蒼茫連夜遁,不暇戀春衣。
樓觀憐焦土,陽和感殺機。
道逢鄰舍女,新向賊中歸。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戰亂時期的動蕩景象為主題,展現了人們在戰亂中的痛苦和無奈。詩中描寫了有客人來傳遞消息,紅巾代表軍隊,渡淝指的是戰斗的地方。整個大地蒼茫一片,連夜逃遁,無暇顧及春衣的美好。樓觀上眺望,憐憫焦土,陽光感受到殺戮的氣息。在逃亡途中,作者遇到了鄰舍的女子,她也是新近投靠敵寇。
賞析:
《哀谷亭(三首)》以簡潔而有力的筆觸,刻畫了戰亂時期的慘狀和人們的遭遇。詩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如紅巾、渡淝、焦土等,使得整個場景更加生動。詩人通過描寫戰亂中的逃亡和困苦,表達了對戰爭的痛苦和對和平的渴望。
詩中的紅巾和渡淝是對戰爭的象征,紅巾代表軍隊,渡淝則是戰斗發生的地方。蒼茫連夜遁,表達了人們逃亡時的匆忙和茫然無措。樓觀憐焦土,陽和感殺機,通過描寫焦土和陽光,表達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破壞和死亡的氣息。
詩詞的最后兩句,道逢鄰舍女,新向賊中歸,揭示了戰亂時期人們的悲苦命運。鄰舍女子投靠了敵寇,也許是出于保命或者生計的考慮,這反映了戰亂時期人們的無奈和生存的壓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戰亂時期人們的苦難和無奈,通過對戰爭場景和人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痛恨。這首詩詞既是對歷史的見證,也是對戰爭的警示,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紅巾更渡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i gǔ tíng sān shǒu
哀谷亭(三首)
yǒu kè lái chuán yǔ, hóng jīn gèng dù féi.
有客來傳語,紅巾更渡淝。
cāng máng lián yè dùn, bù xiá liàn chūn yī.
蒼茫連夜遁,不暇戀春衣。
lóu guān lián jiāo tǔ, yáng hé gǎn shā jī.
樓觀憐焦土,陽和感殺機。
dào féng lín shè nǚ, xīn xiàng zéi zhōng guī.
道逢鄰舍女,新向賊中歸。
“紅巾更渡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