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向何枝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掛向何枝好”全詩
棄世一何早。
吊死不及哀。
殯宮已秋草。
悲來欲脫劍。
掛向何枝好。
哭向茅山雖未摧。
一生淚盡丹陽道。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王公希代寶。
棄世一何早。
吊死不及哀。
殯宮已秋草。
悲來欲脫劍。
掛向何枝好。
哭向茅山雖未摧。
一生淚盡丹陽道。
中文譯文:
王公是珍貴的后代寶貝。
他過早地離世了。
哀悼他的死不足以表達悲傷。
他的殯宮早已長滿秋草。
悲痛之中,他想拔出劍來。
他想把劍掛在哪個樹枝上好呢?
雖然他的哭聲傳向茅山,但未能動搖它。
他的一生淚水已經流盡在丹陽道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表達了對王炎早逝的哀悼和悲痛之情。詩中的王公被描述為珍貴的后代寶貝,他的死卻來得太早,讓人惋惜。詩人認為吊死他的方式無法真正表達自己內心的哀傷之情。殯宮中已經長滿了秋草,這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詩人自己深感悲痛,想要拔劍以示哀悼,但又不知道將劍掛在哪個樹枝上才合適。他的哭聲傳向了茅山,這是一個傳說中的山岳,但即使他的哭泣傳遍山林,也未能撼動它,這反映了王炎的死對于世界的冷漠。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一生中淚水已經流盡在丹陽道上,丹陽道可能代表了詩人生命中的旅程和經歷。
這首詩詞以悲痛的情感貫穿始終,通過對王炎早逝的描寫,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詩人的哀悼和無奈之情在詩中得以傳達,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對于生死和時間流逝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展示了李白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生命的思考。
“掛向何枝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lì shuǐ dào kū wáng yán qí èr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wáng gōng xī dài bǎo.
王公希代寶。
qì shì yī hé zǎo.
棄世一何早。
diào sǐ bù jí āi.
吊死不及哀。
bìn gōng yǐ qiū cǎo.
殯宮已秋草。
bēi lái yù tuō jiàn.
悲來欲脫劍。
guà xiàng hé zhī hǎo.
掛向何枝好。
kū xiàng máo shān suī wèi cuī.
哭向茅山雖未摧。
yī shēng lèi jǐn dān yáng dào.
一生淚盡丹陽道。
“掛向何枝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