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懷舊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歌懷舊游”出自唐代李白的《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cháng gē huái jiù yóu,詩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長歌懷舊游”全詩
《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
謝公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游。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游。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謝公亭位居宣城城北,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曾在這里送別詩人范云。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謝朓、范云當年離別之處猶在,今天每睹此處景物則不免生愁。“愁”字內涵很廣,思古人而恨不見,度今日而覺孤獨,乃至由謝朓的才華、交游、遭遇,想到自己的受讒遭妒,都可能蘊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兩句緊承上聯“離別”、“生愁”,寫謝公亭的風景。由于“離別”,當年詩人歡聚的場面不見了,此地顯得天曠山空,謝公亭上唯見一輪孤月,空山寂靜,碧水長流。這兩句寫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種懷斯人而不見的悵惘情緒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這種寂寞而美好的環境,似乎仍在期待著久已離去的前代詩人,從而能夠引起人們對于當年客散之前景況的遐想。這不僅是懷古,同時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詩,也經常為自己生活中故交云散、盛會難再而深致惋惜,這表現了李白對于人間友情的珍視,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客散”兩句似乎已經括盡古今了,但意猶未足,接著兩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類景物來寫“生愁”,而是描繪謝公亭春秋兩季佳節良宵的景物。池花映著春日自開自落,窗外修竹在靜謐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清響,則風景雖佳,人事依然不免寂寞。兩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寫今日的風光,而由于上聯已交代了“客散”、“山空”,讀者卻不難從這秀麗的景色中,感受到詩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對謝公亭風光追思遐想,欲與古人神游的情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游。”詩人在緬懷遐想中,似是依稀想見了古人的風貌,溝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這里所謂“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馳而與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寫在精神上對于謝公舊游的追蹤。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但讀者卻從中感受到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懷念,表現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懷。
李白的五律,具有律而近古的特點。這,一方面體現在往往不受聲律的約束,在體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則是他的五律絕無初唐的浮艷氣息,深情超邁而又自然秀麗。象這首《謝公亭》,從對仗聲律上看,與唐代一般律詩并無多大區別,但從精神和情致上看,說它在唐律中帶點古意卻是不錯的。李白有意要矯正初唐律詩講究詞藻著意刻畫的弊病,這首《謝公亭》就是信筆寫去而不著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渾括地寫出了謝公沒后亭邊的景象,并沒有細致的描繪,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構成的開闊而又帶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卻顯得高遠。至于詩的后四句,王夫之說得更為精辟:“五六不似懷古,乃以懷古。‘今古一相接’五字,盡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絕也。”(《唐詩評選》)蓋謂“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二句,寫得悠遠飄逸,看似描繪風光,而懷古的情思已寓于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筆排除了古今在時間上的障礙,雄健無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謝公亡后,別無他人,亦即“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之意。這樣就使得李白的懷念謝公,與一般人偶而發一點思古之幽情區別開了,格外顯得超遠。象這種風神氣概,就逼近古詩,而和一般初唐律詩面貌迥異。
(余恕誠)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謝朓、范云當年離別之處猶在,今天每睹此處景物則不免生愁。“愁”字內涵很廣,思古人而恨不見,度今日而覺孤獨,乃至由謝朓的才華、交游、遭遇,想到自己的受讒遭妒,都可能蘊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兩句緊承上聯“離別”、“生愁”,寫謝公亭的風景。由于“離別”,當年詩人歡聚的場面不見了,此地顯得天曠山空,謝公亭上唯見一輪孤月,空山寂靜,碧水長流。這兩句寫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種懷斯人而不見的悵惘情緒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這種寂寞而美好的環境,似乎仍在期待著久已離去的前代詩人,從而能夠引起人們對于當年客散之前景況的遐想。這不僅是懷古,同時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詩,也經常為自己生活中故交云散、盛會難再而深致惋惜,這表現了李白對于人間友情的珍視,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客散”兩句似乎已經括盡古今了,但意猶未足,接著兩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類景物來寫“生愁”,而是描繪謝公亭春秋兩季佳節良宵的景物。池花映著春日自開自落,窗外修竹在靜謐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清響,則風景雖佳,人事依然不免寂寞。兩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寫今日的風光,而由于上聯已交代了“客散”、“山空”,讀者卻不難從這秀麗的景色中,感受到詩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對謝公亭風光追思遐想,欲與古人神游的情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游。”詩人在緬懷遐想中,似是依稀想見了古人的風貌,溝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這里所謂“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馳而與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寫在精神上對于謝公舊游的追蹤。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但讀者卻從中感受到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懷念,表現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懷。
李白的五律,具有律而近古的特點。這,一方面體現在往往不受聲律的約束,在體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則是他的五律絕無初唐的浮艷氣息,深情超邁而又自然秀麗。象這首《謝公亭》,從對仗聲律上看,與唐代一般律詩并無多大區別,但從精神和情致上看,說它在唐律中帶點古意卻是不錯的。李白有意要矯正初唐律詩講究詞藻著意刻畫的弊病,這首《謝公亭》就是信筆寫去而不著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渾括地寫出了謝公沒后亭邊的景象,并沒有細致的描繪,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所構成的開闊而又帶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卻顯得高遠。至于詩的后四句,王夫之說得更為精辟:“五六不似懷古,乃以懷古。‘今古一相接’五字,盡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絕也。”(《唐詩評選》)蓋謂“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二句,寫得悠遠飄逸,看似描繪風光,而懷古的情思已寓于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筆排除了古今在時間上的障礙,雄健無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謝公亡后,別無他人,亦即“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之意。這樣就使得李白的懷念謝公,與一般人偶而發一點思古之幽情區別開了,格外顯得超遠。象這種風神氣概,就逼近古詩,而和一般初唐律詩面貌迥異。
(余恕誠)
“長歌懷舊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gōng tíng gài xiè tiǎo fàn yún zhī suǒ yóu
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
xiè gōng lí bié chù, fēng jǐng měi shēng chóu.
謝公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kè sàn qīng tiān yuè, shān kōng bì shuǐ liú.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chí huā chūn yìng rì, chuāng zhú yè míng qiū.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jīn gǔ yī xiāng jiē, cháng gē huái jiù yóu.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游。
“長歌懷舊游”平仄韻腳
拼音:cháng gē huái jiù yóu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長歌懷舊游”的相關詩句
“長歌懷舊游”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長歌懷舊游”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長歌懷舊游”出自李白的 《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