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不見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登高不見君”全詩
蒼茫四郊晦。
登高不見君。
故山復云外。
遠樹蔽行人。
長天隱秋塞。
心悲宦游子。
何處飛征蓋。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別弟縉后登青龍寺望藍田山》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弟縉后登青龍寺望藍田山》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陌上新離別。
蒼茫四郊晦。
登高不見君。
故山復云外。
遠樹蔽行人。
長天隱秋塞。
心悲宦游子。
何處飛征蓋。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遠方故土的思念之情。詩人在陌上與親人分別,四周的景色顯得朦朧暗淡。登高望遠,卻不見親人的身影,故鄉的山巒已經隱沒在云霧之外。遠處的樹木掩蓋了行人的身影,天空中的秋天也隱藏了邊塞的景色。心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對身在外地的宦游子弟的苦楚感同身受。詩人不禁思考,親人身在何處,他們是否乘坐著豪華的馬車飛馳而去。
賞析:
這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思念和憂愁。詩人運用了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情感與景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詩中的“陌上新離別”揭示了詩人和親人的離別之情,給人一種突然而刻骨的感受。接著,詩人運用“蒼茫四郊晦”來形容周圍景色的模糊和朦朧,進一步烘托了離別的憂愁氛圍。
詩中的“故山復云外”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云霧的遮擋,使得故山的景色變得遙不可及,進一步強化了詩人與親人之間的距離感。
詩人通過描繪“遠樹蔽行人”和“長天隱秋塞”,以及自己內心的悲傷,將詩情融入了秋天和邊塞的景色之中,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深度。
最后兩句“心悲宦游子,何處飛征蓋”表達了詩人對身在外地的宦游子弟的同情和思念之情。詩人對親人的離去感到悲傷,不知道他們馳騁在何處,思慮之間,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濃烈。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離別的苦楚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讓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波動,引發共鳴。
“登高不見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dì jìn hòu dēng qīng lóng sì wàng lán tián shān
別弟縉后登青龍寺望藍田山
mò shàng xīn lí bié.
陌上新離別。
cāng máng sì jiāo huì.
蒼茫四郊晦。
dēng gāo bú jiàn jūn.
登高不見君。
gù shān fù yún wài.
故山復云外。
yuǎn shù bì xíng rén.
遠樹蔽行人。
cháng tiān yǐn qiū sāi.
長天隱秋塞。
xīn bēi huàn yóu zǐ.
心悲宦游子。
hé chǔ fēi zhēng gài.
何處飛征蓋。
“登高不見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