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不安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少有不安時”全詩
才應免夭促,便已及衰羸。
昨夜夢何在,明朝身不知。
百憂非我所,三樂是吾師。
閉目常閑坐,低頭每靜思。
存神機慮息,養氣語言遲。
行亦攜詩篋,眠多枕酒卮。
自慚無一事,少有不安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不與老為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不與老為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不與老為期,因何兩鬢絲?
才應免夭促,便已及衰羸。
昨夜夢何在,明朝身不知。
百憂非我所,三樂是吾師。
閉目常閑坐,低頭每靜思。
存神機慮息,養氣語言遲。
行亦攜詩篋,眠多枕酒卮。
自慚無一事,少有不安時。
中文譯文:
不與老為期,為何白發兩鬢生?
才應該避免早夭,卻已經迎來衰老。
昨夜的夢在哪里,明朝醒來卻不知曉。
百般憂愁并非我所懼,三種樂趣是我的良師。
閉目常常閑坐,低頭時常靜靜思索。
保持神清氣和,思慮放松,言辭從容緩慢。
行動時隨身攜帶詩文,睡眠時多用酒甕作枕。
自愧無所事事,少有不安之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自己年老的思考和感嘆。他首先提問自己為什么白發漸生,暗示自己的年齡已經增長。他原本應該避免夭折,但現在已經到達了衰老的階段。詩人感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
然后,白居易以一種超然的姿態對待自己的憂慮。他說自己并不擔心各種憂愁,而是將樂趣視為人生的良師。這種態度展示了他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常常閉目靜坐,低頭思考的情景。他試圖放松自己的思緒,保持神清氣和的狀態,言辭從容緩慢。這種修養的方式讓他能夠更好地反思和思考人生的意義。
最后兩句表達了白居易在行動中和休息時的習慣。他說自己在外出時總是攜帶著詩文,睡覺時則用酒甕作為枕頭。這表明他對文學藝術和享樂的追求,同時也暗示了他對自己生活的自嘲和無所事事的自責。然而,他表示自己很少感到不安。
整首詩詞以自省和淡泊的態度,展現了白居易對老去和生活的思考。他通過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思考,表達了對憂愁的超越和對樂趣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修身養性和文學藝術的追求。這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語言,傳達了一種深邃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
“少有不安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ù yǔ lǎo wéi qī
不與老為期
bù yǔ lǎo wéi qī, yīn hé liǎng bìn sī?
不與老為期,因何兩鬢絲?
cái yīng miǎn yāo cù, biàn yǐ jí shuāi léi.
才應免夭促,便已及衰羸。
zuó yè mèng hé zài, míng cháo shēn bù zhī.
昨夜夢何在,明朝身不知。
bǎi yōu fēi wǒ suǒ, sān lè shì wú shī.
百憂非我所,三樂是吾師。
bì mù cháng xián zuò, dī tóu měi jìng sī.
閉目常閑坐,低頭每靜思。
cún shén jī lǜ xī, yǎng qì yǔ yán chí.
存神機慮息,養氣語言遲。
xíng yì xié shī qiè, mián duō zhěn jiǔ zhī.
行亦攜詩篋,眠多枕酒卮。
zì cán wú yī shì, shǎo yǒu bù ān shí.
自慚無一事,少有不安時。
“少有不安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