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聲似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杜鵑聲似哭”全詩
遠客何處歸?孤舟今日發。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為此中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江上送客》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送客》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花已萎絕,
江草已銷歇。
遠客何處歸?
孤舟今日發。
杜鵑聲似哭,
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
仍為此中別!
譯文:
江上的花已經凋謝殆盡,
江邊的草已經枯萎消逝。
遠行的客人將去何方歸?
孤獨的小舟今天啟程。
杜鵑的聲音像是在哭泣,
湘江邊的竹林斑駁如血。
我們都是多么感傷,
仍然要在此地分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離別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痛感和思念之情。江花凋謝和江草枯萎的描寫,象征著時光的流轉和事物的消逝,暗示了離別的不可避免。詩人問道遠行的客人將去何方歸,表達了對離別者歸鄉的關切和期盼。孤舟啟程的描寫增強了離別的感覺,舟行江上,離別的痛苦更加鮮明。
詩中的杜鵑聲似哭和湘竹斑如血的描寫,通過景物的描繪進一步增強了離別的悲傷氛圍。杜鵑的聲音仿佛在哭泣,湘江邊的竹林顏色斑駁如血,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痛和離別帶來的傷感。
賞析:
《江上送客》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寫,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詩中的江花、江草和杜鵑聲等景物描寫,通過形象的對比和象征的運用,使詩意更加深遠。詩人以離別的場景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的方式,將離別的哀愁和內心的痛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直接而有力地表達了詩人對別離的痛感和對歸鄉的期盼。離別作為人生中常見的主題,在這首詩中得到了真實而深刻的描繪,引發讀者對離別和別離情感的共鳴。
這首詩詞以其真摯的情感和簡潔的語言風格,展示了白居易的才華和對人生離別的深刻體驗。它使讀者在感受離別的痛苦的同時,也引發了對生命流轉和人世間離合的思考。
“杜鵑聲似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sòng kè
江上送客
jiāng huā yǐ wēi jué, jiāng cǎo yǐ xiāo xiē.
江花已萎絕,江草已銷歇。
yuǎn kè hé chǔ guī? gū zhōu jīn rì fā.
遠客何處歸?孤舟今日發。
dù juān shēng shì kū, xiāng zhú bān rú xuè.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
gòng shì duō gǎn rén, réng wèi cǐ zhōng bié!
共是多感人,仍為此中別!
“杜鵑聲似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