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杜怎么讀 杜的意思

    “杜”字共有1個讀音: [dù]  
    杜
    漢字
    讀音 [dù]
    注音 ㄉㄨˋ
    部首 [木]  木字旁
    筆畫 總筆畫:7 部外:3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75C
    其它編碼 五筆:sfg 倉頡:dg 鄭碼:fbvv 四角:44910
    筆順編碼 1234121
    筆順筆畫 一丨ノ丶一丨一
    筆順名稱 橫 豎 撇 點 橫 豎 橫

    杜字的意思

    1.杜梨樹,落葉喬木。果實叫杜梨,也叫棠梨。苗木常作梨樹的砧木。

    2.堵塞:以杜流弊。防微杜漸。

    杜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dù ㄉㄨˋ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阻塞(sè),堵塞(sè):杜絕。杜塞(sè)。杜門謝客,防微杜漸。〔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編造。姓:杜康(相傳最早發明釀酒的人,文學作品中借指酒)。

    英語 stop, prevent; restrict; surname

    法語 boucher,barrer

    杜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木,土聲。本義:杜梨,棠梨,一種木本植物)

    (2) 同本義 [birch-leaf pear]

    杜,甘棠也。——《說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樹大者插五枝。——《齊民要術》

    (3) 姓

    詞性變化

    〈動〉

    (1) 堵塞 [stop]

    杜,塞也。——《小爾雅·廣詁》

    犯令陵政則杜之。——《周禮·大司馬》。注:“杜塞使不得與鄰國交通。”

    (2) 又如:杜耳惡聞(塞住耳朵不愿聽);杜隔(阻塞隔離);杜閉(堵塞,關閉);杜禁(堵塞)

    (3) 關門,封閉 [close]。

    杜乃護王。——《書·費誓》。注:“閉也。”

    犯令陵政則杜之。——《周禮·夏官·大司馬》

    強公室,杜私門。——《史記·李斯列傳》

    陵怒,謝病免,杜門竟不朝請。——《漢書·王陵傳》。 顏師古注:杜,塞也,閉塞其門也。

    塞隘杜津。——《漢書·敘傳》

    (4) 又如:杜口(閉口不說);杜門卻掃(關閉大門,不再打掃庭院路徑);杜門晦(屏)跡(關閉大門,隱匿自己的蹤跡)

    (5) 杜絕,制止 [break off]。如:杜心(絕望);杜諫(諫止;制止);杜弊(杜絕作弊);杜棄(拒絕,屏棄);杜遏(禁絕,阻止)

    (6) 沖擊 [impact]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滿則后推前,地下則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則搗毀,杜曲激則躍。——《管子·度地》

    (7) 拒絕[refuse]。如:杜黜(排斥,黜退)

    杜字的辭典解釋

    杜ㄉㄨˋdù 名

    植物名。松科冷杉屬,常綠大喬木。側枝輪生,表面著生顯著之葉枕。樹皮暗灰色。葉深綠,線形,互生,基部粗大,狀如吸盤。種子有翅。木材質輕而軟,可供用材及造紙原料。

    姓。如唐代有杜甫、杜牧。

    堵塞、阻絕。如:「杜塞」、「杜絕」。《戰國策·秦策一》:「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懽而黥公孫賈。」

    排斥、拒絕。《后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今賞加無勞,以攜有德;杜黜忠功,以疑眾望。」《南史·卷五·齊廢帝郁林王本紀》:「依違杜諫,乃止。」

    康熙字典解釋

    杜【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動五切,音??。《說文》甘棠也。牡曰棠,牝曰杜。樊光曰:赤者爲杜,白者爲棠。《陸璣·草木疏》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韌,可作弓幹。與《說文》不同。

    又塞也。《書·費誓》杜乃擭。《周禮·夏官·大司馬》犯令凌政則杜之。

    又《爾雅·釋草》杜榮。《註》似茅,皮可爲索。

    又香草名。《屈原·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又繚之兮杜蘅。

    又《方言》東齊謂根爲杜。

    又澀也。

    又《本草》杜仲,藥名。

    又《博雅·釋蟲》杜伯,蠍也。

    又姓。《廣韻》本帝堯劉累之後。出京兆、濮陽、襄陽三望。

    又《集韻》董五切,音睹。姓也。楚有杜敖。

    又《類篇》同都切,音徒。亦姓也。晉有杜蒯。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杜【卷六】【木部】

    甘棠也。從木土聲。徒古切

    說文解字注

    (杜)甘棠也。召南。蔽芾甘棠。毛曰。甘棠、杜也。釋木曰。杜、甘棠。本無不合。棠不實。杜實而可食。則謂之甘棠。凡實者皆得謂之杜。則皆得謂之甘棠也。牡棠牝杜、析言之也。杜得偁甘棠、互言之也。釋木又曰。杜、赤棠。白者棠。魏風傳用之。此以其木色之異異其名。與杜甘棠說異。卽與分牡牝說異。爲許所不取。戴先生曰。爾雅謂杜甘曰棠。毛公失其句讀。葢依陸璣疏白棠卽甘棠、子美。赤棠卽杜、子澀。爲此說耳。非許意。亦非爾雅意也。先生又曰。棃山樆。謂棃山生曰樆。榆白枌。謂榆之白者曰枌。今按毛傳云。枌白榆也。誠當於白爲讀。漢書音義云。離山棃也。是爾雅當同音義乙其字矣。從木。土聲。徒古切。五部。借以爲杜塞之杜。

    杜字組詞

    杜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杜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