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得相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可得相親”全詩
山中一夜月,海內兩閑人。
等是幽棲伴,俱非富貴身。
尚書與常侍,不可得相親。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同崔十八宿龍門兼寄令狐尚書馮常侍》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同崔十八宿龍門兼寄令狐尚書馮常侍》。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水碧玉磷磷,
龍門秋勝春。
山中一夜月,
海內兩閑人。
等是幽棲伴,
俱非富貴身。
尚書與常侍,
不可得相親。
詩意:
詩中描繪了一幅景色如畫的畫面,展示了夜晚的美景和兩位隱居的人物。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物身份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自在、追求幽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權勢與名利的淡漠態度。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具體的描寫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夜景。首兩句“水碧玉磷磷,龍門秋勝春”,描繪了水面碧綠如玉,月光灑在水面上,美不勝收的景象。接下來的兩句“山中一夜月,海內兩閑人”,表達了兩個隱居的人在山中共度美好的一夜,他們遠離塵囂,安享寧靜。第五句“等是幽棲伴,俱非富貴身”說明了這兩個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伴侶,他們選擇了隱居的生活,不追求權勢和富貴。最后兩句“尚書與常侍,不可得相親”表明這兩個隱居的人與身居高位的尚書和常侍無法有交集,彼此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距離。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物之間的反差為主線,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權勢和名利的淡泊態度。詩中的意境清新自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使人感受到寧靜與美好,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內心對塵世紛擾的疏離和超脫之情。
“不可得相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cuī shí bā sù lóng mén jiān jì líng hú shàng shū féng cháng shì
同崔十八宿龍門兼寄令狐尚書馮常侍
shuǐ bì yù lín lín, lóng mén qiū shèng chūn.
水碧玉磷磷,龍門秋勝春。
shān zhōng yī yè yuè, hǎi nèi liǎng xián rén.
山中一夜月,海內兩閑人。
děng shì yōu qī bàn, jù fēi fù guì shēn.
等是幽棲伴,俱非富貴身。
shàng shū yǔ cháng shì, bù kě dé xiāng qīn.
尚書與常侍,不可得相親。
“不可得相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