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宜閑靜老宜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病宜閑靜老宜藏”全詩
不是向人情漸薄,病宜閑靜老宜藏。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懶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懶出》
慵游懶出門多掩,
縱暫逢迎不下堂。
不是向人情漸薄,
病宜閑靜老宜藏。
【中文譯文】
懶散地游蕩,不愿出門,經常閉著門戶。
即便偶爾遇到見面的人,也不肯進屋相見。
并非是對待他人的情感逐漸淡漠,
而是因病需要寧靜,年老需要隱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作品,通過描繪自己懶散出門和不愿見人的狀態,表達了他對于病痛和年老的心理態度。
首先,詩中描述了作者懶散不愿出門的狀態,形容自己游蕩不定,喜歡宅在家中,門常常緊閉。這種狀態表現了作者對于外界的懶散和怠惰,可能是因為身體不適或者情緒低落,缺乏積極的行動力。
其次,即使作者偶爾遇到見面的人,也不愿意迎接對方進屋。這里的"縱暫逢迎不下堂"意味著作者即便與人相見,也只是敷衍了事,不愿意和人交流互動。這可能是因為作者的身體狀況或者情感狀態讓他不愿與他人接觸,選擇與世隔絕。
然后,詩中作者明確表示自己對待他人的情感并沒有淡漠。"不是向人情漸薄"表明作者并不是故意疏遠他人,而是因為病痛所需,選擇了寧靜和隱居。這里透露出作者內心對于自己疾病的理解和對于生活的調整。
最后,詩中提到病痛和年老需要寧靜和隱居。"病宜閑靜老宜藏"表達了作者對于病痛和年老所需的環境的期望。作者認為病痛時應該追求寧靜,給予身體充分的休息和恢復;而年老時則應該選擇隱居,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舒適。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身狀態,表達了作者對于病痛和年老所需的寧靜和隱居的理解。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于生活的調整和對于他人情感的重視,展現了一種內心的深度思考和人生態度。
“病宜閑靜老宜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n chū
懶出
yōng yóu lǎn chū mén duō yǎn, zòng zàn féng yíng bù xià táng.
慵游懶出門多掩,縱暫逢迎不下堂。
bú shì xiàng rén qíng jiàn báo, bìng yí xián jìng lǎo yí cáng.
不是向人情漸薄,病宜閑靜老宜藏。
“病宜閑靜老宜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