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何用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田園何用問”全詩
改移新徑路,變換舊村鄰。
有稅田疇薄,無官弟侄貧。
田園何用問,強半屬他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甬橋舊業》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甬橋舊業》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描述了他離開甬城的家園,經歷了二十個春秋后,回顧往事,感慨歲月的更迭和個人境遇的改變。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別業甬城北,
Leaving my old estate to the north of Yongcheng,
拋來二十春。
I left it twenty springs ago.
改移新徑路,
I chose a new path,
變換舊村鄰。
Changed my old neighbors.
有稅田疇薄,
The taxes on the fields are light,
無官弟侄貧。
But my younger brothers and nephews are poor.
田園何用問,
What's the use of asking about the fields and gardens?
強半屬他人。
More than half belong to others.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離開故鄉、改變生活軌跡后的思考和感慨。白居易離開了甬城的老家,已經過去了二十個春秋。他選擇了新的道路,改變了舊有的村鄰。詩中提到田地的稅負輕,但他的親戚卻貧窮。作者反問了田園何用,表示現在的田園已經不再屬于他,大部分都歸他人所有。
這首詩詞中透露出對時光流轉和個人命運的思考。白居易在詩中通過表達自己的離開和改變,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遷。他的家園已經不再是他的歸屬,田園也不再屬于他的掌控,這種身份的改變令他感到惆悵和無奈。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離故鄉、改變身份的思考和感嘆,表達了對個人命運和生活變遷的深刻體悟,展現了唐代士人在時光中流轉中的哀思和困惑。
“田園何用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qiáo jiù yè
甬橋舊業
bié yè yǒng chéng běi, pāo lái èr shí chūn.
別業甬城北,拋來二十春。
gǎi yí xīn jìng lù, biàn huàn jiù cūn lín.
改移新徑路,變換舊村鄰。
yǒu shuì tián chóu báo, wú guān dì zhí pín.
有稅田疇薄,無官弟侄貧。
tián yuán hé yòng wèn, qiáng bàn shǔ tā rén.
田園何用問,強半屬他人。
“田園何用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