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羸骨瘦久修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形羸骨瘦久修行”全詩
曾結草庵倚碧樹,天涯知有鳥窠名。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鳥窠和尚贊》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鳥窠和尚贊》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形體瘦弱的和尚長時間修行,
穿著麻衣被人稱贊其清心寡欲。
曾經在茂密的青樹邊建了一座草庵,
天涯人都知道這座庵宇叫做鳥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修行虔誠的和尚,他身形瘦弱,已經長時間專心修行。他穿著麻衣,被人們稱贊他的清心寡欲,表達了和尚應有的超脫塵世的精神追求。詩中還提到他曾經在遙遠的地方,靠著一棵碧綠的樹建造了一座草庵,這個庵宇因其獨特的位置被人稱為鳥窠。整首詩詞通過對和尚修行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清心寡欲、追求精神升華的生活方式的贊美。
賞析:
《鳥窠和尚贊》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寫了一個虔誠的和尚形象,通過對他外貌的描繪,展現了修行的艱辛和專注。和尚穿著麻衣,象征著他對物質的超脫,被人們稱道的情景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詩中提到的鳥窠庵宇,以及作者使用的“天涯知有”這一詞語,增添了一種遙遠、神秘的意境,使整首詩詞更具詩意和禪宗的氛圍。
這首詩詞通過對和尚形象的塑造,呈現了一種追求超越塵世的理想生活態度,贊美了和尚的清心寡欲和修行精神。同時,通過對草庵和鳥窠的描繪,將景物與人物融合在一起,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禪宗的氛圍。整首詩詞簡練明快,意境清新,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禪宗思想的理解。
“形羸骨瘦久修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iǎo kē hé shàng zàn
鳥窠和尚贊
xíng léi gǔ shòu jiǔ xiū xíng, yī nà má yī chēng dào qíng.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納麻衣稱道情。
céng jié cǎo ān yǐ bì shù, tiān yá zhī yǒu niǎo kē míng.
曾結草庵倚碧樹,天涯知有鳥窠名。
“形羸骨瘦久修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