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可重陽更一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或可重陽更一來”全詩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九日題涂溪》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題涂溪》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月初九題寫在涂溪上,蕃草席鋪滿了楓葉的岸邊,
《竹枝》歌曲送上菊花酒杯。
明年我仍將留在南方守護國家,
也許能在重陽節再次相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以及詩人對重陽節和離別的思考。詩人在九月初九的時候來到涂溪,發現蕃草席上鋪滿了楓葉,形容了秋天的美景。他在這樣的環境中,唱起《竹枝》歌曲,為菊花酒杯的盛宴送上祝福。詩人表示明年他將留在南方守護國家,但他希望在下一個重陽節能夠再次與朋友們相聚。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和意境。詩人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蕃草席和楓葉岸,以展示秋天的美麗景色。《竹枝》歌曲和菊花酒杯則象征著歡樂和團聚的場合。通過將個人情感與重陽節的傳統聯系起來,詩人表達了他對友情和離別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望,希望在下一個重陽節能夠再次與朋友們相聚,展示了對友情和團聚的渴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并通過重陽節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離別的情感。它既展示了自然美景,又表達了人情之感,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或可重陽更一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tí tú xī
九日題涂溪
fān cǎo xí pù fēng yè àn, zhú zhī gē sòng jú huā bēi.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míng nián shàng zuò nán bīn shǒu, huò kě chóng yáng gèng yī lái.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或可重陽更一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