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何足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外何足言”全詩
春來寢食間,雖老猶有味。
林塘得芳景,園曲生幽致。
愛水多棹舟,惜花不掃地。
幸無眼下病,且向樽前醉。
身外何足言,人間本無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日長》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日長》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天變長,增加了一頓飯,
夜晚變短,早晨醒來仍想睡。
春天來臨,睡眠和進食之間,
盡管年老,仍然有滋味。
林中池塘欣賞美景,
花園的曲徑生出幽美氛圍。
喜歡水上劃船,
舍不得打掃掉落的花朵。
幸運地沒有疾病折磨,
只想醉倒在酒杯前。
除了身外的瑣事何足言,
人世間本就無大事。
詩意:
《日長》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生活的淡泊和享受。詩人通過描述日夜的變化、春天的到來以及自然景色的美麗,表達了對生命的感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表達了一種輕松、寧靜、豁達的心態,以及對世俗紛擾的淡然態度。詩人認為人生中的瑣事與煩惱都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快樂和滿足來自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的感悟。
賞析:
《日長》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白居易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詩中通過對日夜長短的描繪,抒發了對時光流轉的感嘆,表達了對光陰的珍惜和對生命的領悟。作者將自然景色融入到生活中,通過林塘的芳景和園曲的幽致,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詩人喜歡水上劃船,體現了他對自然的親近和享受自然的樂趣。同時,作者以自我調侃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年老的認識,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依然存在。最后兩句“幸無眼下病,且向樽前醉。身外何足言,人間本無事。”表達了對健康和快樂的慶幸,以及對塵世紛擾的超脫態度,強調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并非外部的瑣事,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對美好事物的感悟。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瑣事的淡然態度。它展現了一種淡泊、豁達的生活哲學,引導人們從繁雜的世俗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真正的快樂。
“身外何足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ì zhǎng
日長
rì zhǎng zhòu jiā cān, yè duǎn cháo yú shuì.
日長晝加餐,夜短朝余睡。
chūn lái qǐn shí jiān, suī lǎo yóu yǒu wèi.
春來寢食間,雖老猶有味。
lín táng dé fāng jǐng, yuán qū shēng yōu zhì.
林塘得芳景,園曲生幽致。
ài shuǐ duō zhào zhōu, xī huā bù sǎo dì.
愛水多棹舟,惜花不掃地。
xìng wú yǎn xià bìng, qiě xiàng zūn qián zuì.
幸無眼下病,且向樽前醉。
shēn wài hé zú yán, rén jiān běn wú shì.
身外何足言,人間本無事。
“身外何足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