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初夏廣陵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洛陽初夏廣陵春”全詩
名園高會送芳辰。
洛陽初夏廣陵春。
紅玉半開菩薩面,丹砂濃點柳枝唇。
尊前還有個中人。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芍藥和櫻桃新鮮盛開,美名的園林里舉行盛大的聚會,送走了芬芳的早晨。洛陽初夏和廣陵的春天都美麗如畫。紅色的芍藥花已經開放了一半,像菩薩的面容,柳枝像被涂上了濃重的丹砂般紅潤。在我的酒杯前,還有一個親近的朋友。
詩意:
《浣溪沙》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繁華與花朵的盛開。蘇軾通過描繪芍藥和櫻桃盛開的景象,表達了自然界的美麗和生命的蓬勃。詩中的園林聚會和送別芳辰,展示了人與自然的交融與共生。同時,蘇軾通過描述紅玉芍藥和丹砂柳枝的美麗,將花朵與人的形象相聯系,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贊美之情。
賞析:
《浣溪沙》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美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形象的對比,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詩中的花卉形象豐富多樣,芍藥和櫻桃盛開的畫面生動鮮明,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同時,蘇軾用菩薩面和丹砂濃點柳枝唇來形容芍藥的美麗,運用了富有想象力的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
此外,詩中的園林聚會和送芳辰的場景,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呈現出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最后一句“尊前還有個中人”,表達了詩人與友人在花前共賞美景的情景,抒發了對友情的珍視和美好時光的回憶。
總體而言,《浣溪沙》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情景感的表達,展現了蘇軾對美的追求和對友情的珍視,給人以愉悅和賞心悅目的感受。
“洛陽初夏廣陵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sháo yào yīng táo liǎng dòu xīn.
芍藥櫻桃兩斗新。
míng yuán gāo huì sòng fāng chén.
名園高會送芳辰。
luò yáng chū xià guǎng líng chūn.
洛陽初夏廣陵春。
hóng yù bàn kāi pú sà miàn, dān shā nóng diǎn liǔ zhī chún.
紅玉半開菩薩面,丹砂濃點柳枝唇。
zūn qián hái yǒu gè zhōng rén.
尊前還有個中人。
“洛陽初夏廣陵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