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散青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猗猗散青玉”全詩
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
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
風霽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
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竹》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竹》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今日南風來,吹亂庭前竹。
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
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
風霽竹已虛,一作亦成空,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
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這首詩描繪了南風吹動竹林的景象,表達了竹子在風雪中的高貴和堅韌。詩意深遠,賞析如下:
首先,詩中描述了南風吹亂庭前的竹林,表現出竹子在風中翩翩起舞的情景。南風帶來了輕柔的氣息,使竹子搖曳生姿,增添了動感和生機。
其次,詩中提到竹子的低昂中音會以及甲刃紛相觸。這里用音樂和戰斗元素來形容竹子之間相互碰撞的聲音,既描繪了竹子搖曳時的聲音,又增加了戰斗般的氛圍。
接著,詩中表達了竹子的風雪意,表示竹子在嚴寒的環境下依然保持傲然的姿態。蘇軾用"可折不可辱"來形容竹子,表達了竹子堅強不屈的品質,即使在風雪中也能保持自己的尊嚴和美感。
然后,詩中提到風霽竹已虛,一作亦成空,猗猗散青玉。這里描述了風停后竹子恢復了它們的本來面貌,似乎一切都恢復了平靜,竹子散發出翠綠的光芒。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故山的思念與遺憾,描述了秋雨中荒涼的籬笆和凋謝的菊花。作者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竹子為主題,通過描繪竹子在風雪中的堅強和優雅,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堅韌品質的追求,并流露出對故鄉的深情思念。詩意深邃,寓意豐富,展示了蘇軾對生活的獨特洞察力和情感的表達能力。
“猗猗散青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ú
竹
jīn rì nán fēng lái, chuī luàn tíng qián zhú.
今日南風來,吹亂庭前竹。
dī áng zhōng yīn huì, jiǎ rèn fēn xiāng chù.
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
xiāo rán fēng xuě yì, kě zhé bù kě rǔ.
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
fēng jì zhú yǐ? yī zuò yì? huí, yī yī sàn qīng yù.
風霽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
gù shān jīn hé yǒu, qiū yǔ huāng lí jú.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
cǐ jūn zhī jiàn fǒu, guī sǎo nán xuān lǜ.
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猗猗散青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