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黃犢免提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公黃犢免提攜”全詩
自古赤丸成習俗,因公黃犢免提攜。
生還各有青山興,病起猶能小字題。
莫怪歌呼數相和,曾將獄市寄全齊。
(貢父為曹州,盜賊皆奔鄰境,蓋嘗有詩云:従教晉盜稍奔秦。
)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再和》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和》
當年曹守我膠西,
共厭餔糟與汩泥。
自古赤丸成習俗,
因公黃犢免提攜。
生還各有青山興,
病起猶能小字題。
莫怪歌呼數相和,
曾將獄市寄全齊。
譯文:
曾經我在膠西擔任曹州守,與你一同厭倦了粗糙的飯食和渾濁的泥土。自古以來,赤丸成為習俗,為了公共利益,黃犢免于攜帶。生還者各自擁有青山的歡樂,即使生病時也能寫下小字題詩。不要奇怪,歌呼的次數多,曾經將這首詩寄給整個齊國的獄市。
詩意和賞析:
《再和》是蘇軾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曹州守(即蘇軾本人)與對方共同厭倦了粗糙的飯食和渾濁的泥土,表達了對貧苦生活的不滿和對精神追求的渴望。詩中提到了自古以來的習俗,赤丸指的是赤粒(紅豆),象征著貧困,黃犢則指的是黃金,象征著富貴。赤丸成為習俗,表示貧困已經成為常態,而黃犢免于攜帶,意味著財富不再被重視。這表達了蘇軾對物質追求的淡漠態度,強調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詩中還提到了生還者各自擁有青山的歡樂,病中仍然能夠寫下小字題詩。這表達了蘇軾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樂觀態度。無論在逆境還是困境中,他都能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堅持追求藝術和文化的創作。
最后兩句表示詩人曾將這首詩寄給整個齊國的獄市,意味著他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寄托于這首詩中,通過詩歌表達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自由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貧困生活的不滿、對精神追求的追求、對自然山水的熱愛以及對自由的渴望。通過對物質和精神境遇的對比,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升華。
“因公黃犢免提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再和
dāng nián cáo shǒu wǒ jiāo xī, gòng yàn bù zāo yǔ gǔ ní.
當年曹守我膠西,共厭餔糟與汩泥。
zì gǔ chì wán chéng xí sú, yīn gōng huáng dú miǎn tí xié.
自古赤丸成習俗,因公黃犢免提攜。
shēng huán gè yǒu qīng shān xìng, bìng qǐ yóu néng xiǎo zì tí.
生還各有青山興,病起猶能小字題。
mò guài gē hū shù xiāng hè, céng jiāng yù shì jì quán qí.
莫怪歌呼數相和,曾將獄市寄全齊。
gòng fù wèi cáo zhōu, dào zéi jiē bēn lín jìng, gài cháng yǒu shī yún: cóng jiào jìn dào shāo bēn qín.
(貢父為曹州,盜賊皆奔鄰境,蓋嘗有詩云:従教晉盜稍奔秦。
)
“因公黃犢免提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