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師吳季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師吳季子”全詩
來孫亦垂白,頗識李崖州。
再逢盧與丁,閱世真東流。
斯人今在亡,未遽掩一丘。
我師吳季子,守節到晚周。
一見春秋末,渺焉不可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擬古九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擬古九首》是蘇軾的一首詩,描述了他與陶淵明、李白等古代文人交往的情景,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人事的感慨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雞窠養鶴發,及與唐人游。
來孫亦垂白,頗識李崖州。
再逢盧與丁,閱世真東流。
斯人今在亡,未遽掩一丘。
我師吳季子,守節到晚周。
一見春秋末,渺焉不可求。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蘇軾與陶淵明、李白等古代文人的交往為題材,表達了對過去時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中描述了蘇軾在雞籠中養鶴之時,與唐代的陶淵明相遇,后來又與李白相識。又逢盧仝和丁謂兩位文人,一同體驗了世事的流轉。然而,這些人物都已逝去,只剩下一片青山。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與古代文人的交往,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友情和相逢的回憶和思念之情。詩中的雞窠養鶴,象征著作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培養了高尚的情操。與唐代文人的游玩,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文人的崇拜和向往。然而,這些友情都已成為過去,文人們都已去世,只剩下蘇軾獨自一人,對往事的回憶和思考。
詩中提到的吳季子是指吳均,他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以守節著稱。吳季子守節到晚周,表現了他忠誠不渝的品德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蘇軾與古代文人交往的經歷為線索,表達了他對逝去時光和人事的感慨,以及對友情和過去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這些文人的命運和不朽的精神追求,詩中展現了作者對傳統價值的崇敬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我師吳季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nǐ gǔ jiǔ shǒu
和陶擬古九首
jī kē yǎng hè fà, jí yǔ táng rén yóu.
雞窠養鶴發,及與唐人游。
lái sūn yì chuí bái, pō shí lǐ yá zhōu.
來孫亦垂白,頗識李崖州。
zài féng lú yǔ dīng, yuè shì zhēn dōng liú.
再逢盧與丁,閱世真東流。
sī rén jīn zài wáng, wèi jù yǎn yī qiū.
斯人今在亡,未遽掩一丘。
wǒ shī wú jì zǐ, shǒu jié dào wǎn zhōu.
我師吳季子,守節到晚周。
yī jiàn chūn qiū mò, miǎo yān bù kě qiú.
一見春秋末,渺焉不可求。
“我師吳季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