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邈無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超然邈無儔”全詩
遠矣無懷民,超然邈無儔。
奇文出纊息,豈復生死流。
我欲作九原,異世為三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讀《山海經》》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陶讀《山海經》》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淵明雖中壽,雅志仍丹丘。
遠矣無懷民,超然邈無儔。
奇文出纊息,豈復生死流。
我欲作九原,異世為三游。
中文譯文:
盡管淵明年事已高,但他的志向仍然高遠如丹丘。
他遠離塵世,不受世俗之累。
他的奇文才能超越尋常人,不受時間的限制和束縛。
我愿意創作一部關于九原的作品,以異世游歷三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與陶淵明對《山海經》的共同興趣的呼應和交流。《山海經》是一部古代的地理、歷史、神話等方面的著作,包含了豐富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蘇軾以自己的詩篇回應了陶淵明對《山海經》的閱讀,并表達了自己對于追求卓越、超越世俗的追求。
首兩句描述了陶淵明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但他仍然懷有崇高的志向,渴望追求卓越,就像丹丘一樣高聳。這里的丹丘寓意高遠和卓越,象征著追求卓越的精神。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陶淵明超脫塵世的境界。他已經超越了塵世的瑣碎和紛擾,不再牽掛于世俗之事,獨立于世外。他的思想超然邈遠,與常人無法比擬。
接下來的兩句贊美了陶淵明的文才和作品。他的文筆奇特,獨具匠心,不受時間的限制,永遠流傳下去。這里的纊息指的是文學作品,表示他的作品不會停息或消失。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于自己的追求。他希望創作一部關于九原的作品,九原是神話中的地方,象征著神秘、遼闊和超越。他希望能夠在異世中游歷三界,超越現實的局限,追求更高的境界和體驗。
整首詩通過對陶淵明的贊美和自身的追求,表達了追求卓越、超越塵世的理念。詩中運用了山海經和神話的意象,展示了詩人對于古代文化和超越現實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對于文學創作的熱愛和追求。
“超然邈無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dú shān hǎi jīng
和陶讀《山海經》
yuān míng suī zhōng shòu, yǎ zhì réng dān qiū.
淵明雖中壽,雅志仍丹丘。
yuǎn yǐ wú huái mín, chāo rán miǎo wú chóu.
遠矣無懷民,超然邈無儔。
qí wén chū kuàng xī, qǐ fù shēng sǐ liú.
奇文出纊息,豈復生死流。
wǒ yù zuò jiǔ yuán, yì shì wèi sān yóu.
我欲作九原,異世為三游。
“超然邈無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