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為人所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下為人所徑”全詩
下為人所徑,土密不容釘。
殷勤戒吏卒,插棘護中庭。
遶砌忽墳裂,走鞭瘦伶竮。
我常攜枕簟,來此蔭寒青。
日暮不能去,臥聽窗風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官舍有叢竹,
結根問囚廳。
下為人所徑,
土密不容釘。
殷勤戒吏卒,
插棘護中庭。
遶砌忽墳裂,
走鞭瘦伶竮。
我常攜枕簟,
來此蔭寒青。
日暮不能去,
臥聽窗風泠。
詩詞的意境描繪了一個官舍園中的景象。詩人注意到園中的叢竹,它們的根結在囚廳的墻下,表示囚犯被禁錮在囚廳之中,無法逃脫。土壤緊密而堅固,無法插入釘子。為了防止囚犯逃跑,吏卒們時刻保持警惕,插上荊棘來保護中庭。然而,圍繞著庭院的圍墻卻忽然開裂,從中冒出了墳墓,而風也從縫隙中吹過。
詩人常常攜帶枕簟來到這里,尋求涼爽和青蔭。夜幕降臨時,他卻無法離去,躺在床上傾聽窗外吹過的涼風。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官舍園中的景象,表達了一種禁錮和束縛的氛圍。囚犯被牢牢禁錮在囚廳之中,而即使是自然的力量也無法改變這種困境。詩人自身也感受到了這種束縛,他無法離去,只能在夜晚傾聽風聲,感受涼爽的一刻。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詩人的感受,傳遞了一種無奈和壓抑的情緒,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困境的無奈。
“下為人所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yóu jì yuán zhōng cǎo mù shí yī shǒu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guān shě yǒu cóng zhú, jié gēn wèn qiú tīng.
官舍有叢竹,結根問囚廳。
xià wéi rén suǒ jìng, tǔ mì bù róng dīng.
下為人所徑,土密不容釘。
yīn qín jiè lì zú, chā jí hù zhōng tíng.
殷勤戒吏卒,插棘護中庭。
rào qì hū fén liè, zǒu biān shòu líng pīng.
遶砌忽墳裂,走鞭瘦伶竮。
wǒ cháng xié zhěn diàn, lái cǐ yīn hán qīng.
我常攜枕簟,來此蔭寒青。
rì mù bù néng qù, wò tīng chuāng fēng líng.
日暮不能去,臥聽窗風泠。
“下為人所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