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魂非飛來光射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桂魂非飛來光射處”全詩
桂魂非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
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乘鵬翼?
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念奴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念奴驕》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憑高眺望,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
桂魂非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乘鵬翼?
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蘇軾登高遠望,看到天空萬里長空,云彩飄散無留痕跡。他感慨桂魂不是飛來光射之處,而是在寒秋之日冰冷浸泡在一片碧藍之中。他站在玉宇瓊樓之上,看著乘鸞飛來飛去的人們,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清涼的國度之中。眼前的江山如同畫卷,煙樹歷歷在目。他在醉意中拍手狂歌,邀請月亮共飲三客之酒,起舞徘徊在風露之下,迷失在今夜的時空之中。他想乘風翻然歸去,不需要鵬翼的幫助,就如同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蘇軾的豁達和自由之情。他在高處眺望,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天地之間的聯系。他用桂魂來比喻自己的心靈,寒秋之日冰冷浸泡在秋天的碧藍之中,既有落寞之感,也有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在玉宇瓊樓之上,看到乘鸞飛來飛去的人們,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清涼的國度之中,展現了他對人生追求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態度。他在醉意中拍手狂歌,邀請月亮共飲三客之酒,起舞徘徊在風露之下,迷失在今夜的時空之中,表現了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最后,他想乘風翻然歸去,不需要鵬翼的幫助,表達了他追求自由與超脫的生命態度。整首詩詞以蘇軾豁達自由的心靈為主題,表現出他對自然、生命和自由的深刻感悟,是宋代詩詞的經典之作。
“桂魂非飛來光射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iàn nú jiāo
念奴驕
píng gāo tiào wàng, jiàn cháng kōng wàn lǐ, yún wú liú jī.
憑高眺望,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
guì hún fēi fēi lái guāng shè chù, lěng jìn yì tiān qiū bì.
桂魂非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yù yǔ qióng lóu.
玉宇瓊樓。
chéng luán lái qù, rén zài qīng liáng guó.
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jiāng shān rú huà, wàng zhōng yān shù lì lì.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wǒ zuì pāi shǒu kuáng gē, jǔ bēi yāo yuè, duì yǐng chéng sān kè.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qǐ wǔ pái huái fēng lù xià, jīn xī bù zhī hé xī.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biàn yù chéng fēng, fān rán guī qù, hé yòng chéng péng yì?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乘鵬翼?
shuǐ jīng gōng lǐ, yī shēng chuī duàn héng dí.
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桂魂非飛來光射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