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邊委轡聽溪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溪邊委轡聽溪聲”全詩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新城道中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城道中二首》是蘇軾所作,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旅途中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身世悠悠我此行,
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
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
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
試向桑田問耦耕。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索。他感嘆自己的身世紛繁復雜,但他仍然堅定地前行。在溪邊,他停下來,駐足傾聽溪水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寧靜和美好。他提到了散材(指散落的木材)擔心被人看到并被砍掉,疲憊的馬兒聞到卷旆鉦(指軍隊行進的標志)時思念著歸家。在細雨紛飛的時候,茶館的主人會感到喜悅,而在深山的僻靜之處,官員的清廉和正直得以保持。最后,蘇軾思考人生的岔路眾多,他決定去問桑田(指時光流轉的無情)關于農耕的事情,以求找到人生的真諦。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象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他以自己的身世為出發點,表達出對于人生起伏和變遷的感慨。在溪邊停下來傾聽溪水的聲音,可以理解為他在自然中尋找平靜和安寧,遠離世俗的紛擾。提到散材和疲馬,可以看作是對于生活中困難和壓力的意象,而茶館主人和深山的官員則象征著追求喜悅和廉潔的人性。最后的問題,向桑田問耦耕,表明他對于人生的追問和對于生命的探索,希望能夠找到真實和意義。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為線索,通過對比和對照來突出對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對于真諦的探索。
蘇軾的詩詞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細膩的描寫而聞名,這首《新城道中二首》也不例外。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他表達了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真實的追求。這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文學風格和對于人性的洞察。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緒,同時也引發自己對于人生和存在的思考。
“溪邊委轡聽溪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chéng dào zhōng èr shǒu
新城道中二首
shēn shì yōu yōu wǒ cǐ xíng, xī biān wěi pèi tīng xī shēng.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sàn cái wèi jiàn sōu lín fǔ, pí mǎ sī wén juǎn pèi zhēng.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xì yǔ zú shí chá hù xǐ, luàn shān shēn chù zhǎng guān qīng.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rén jiān qí lù zhī duō shǎo, shì xiàng sāng tián wèn ǒu gēng.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溪邊委轡聽溪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