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閱榆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歲歲閱榆柳”全詩
過關無百步,曠蕩吞楚藪。
登高忽惆悵,千載意有偶。
所憂誰復知,嗟我生苦后。
團團山上檜,歲歲閱榆柳。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憐山前客,倏忽星過溜。
賢愚未及分,來者當自剖。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峴山》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峴山》是蘇軾的作品,描述了遠客來到峴山的景色和心情。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遠客來自南,游塵昏峴首。
來自南方的遠客,行走在塵土之中,眼前是峴山的頭峰。
過關無百步,曠蕩吞楚藪。
穿越關卡并不需要很長的步數,廣闊的山谷吞噬著楚國的密林。
登高忽惆悵,千載意有偶。
登上高山時突然感到憂愁,仿佛千年來的感受有所共鳴。
所憂誰復知,嗟我生苦后。
我所憂慮的事情又有誰能理解,唉,我在生活的苦難之后感嘆。
團團山上檜,歲歲閱榆柳。
山上的松樹形成一團團,歲月年復一年觀賞著榆樹和柳樹。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偉大的人才本就是獨特的,又怎么能與永恒相同呢。
可憐山前客,倏忽星過溜。
可憐山前的旅客,像星星一樣匆匆而過。
賢愚未及分,來者當自剖。
賢者和愚者的差別還沒有被劃分清楚,新來者應該自己剖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作為遠客來到峴山的感受和心情。他在旅途中欣賞自然景色,登上高山時卻突然感到憂愁,這可能是他對自己處境的反思和對人生的思索。詩中提到的山上的松樹、榆樹和柳樹,以及對大才和智者的思考,都展示了蘇軾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詩詞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感嘆。
“歲歲閱榆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n shān
峴山
yuǎn kè lái zì nán, yóu chén hūn xiàn shǒu.
遠客來自南,游塵昏峴首。
guò guān wú bǎi bù, kuàng dàng tūn chǔ sǒu.
過關無百步,曠蕩吞楚藪。
dēng gāo hū chóu chàng, qiān zǎi yì yǒu ǒu.
登高忽惆悵,千載意有偶。
suǒ yōu shuí fù zhī, jiē wǒ shēng kǔ hòu.
所憂誰復知,嗟我生苦后。
tuán tuán shān shàng guì, suì suì yuè yú liǔ.
團團山上檜,歲歲閱榆柳。
dà cái gù yǐ shū, ān dé tóng yǒng jiǔ.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kě lián shān qián kè, shū hū xīng guò liū.
可憐山前客,倏忽星過溜。
xián yú wèi jí fēn, lái zhě dāng zì pōu.
賢愚未及分,來者當自剖。
“歲歲閱榆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