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坐時一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坐時一傾”全詩
有士常痛飲,饑寒見真情。
床頭有敗榼,孤坐時一傾。
未能平體粟,且復澆腸鳴。
脫衣裹凍酒,每醉念此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飲酒二十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飲酒二十首》是蘇軾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頃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
有士常痛飲,饑寒見真情。
床頭有敗榼,孤坐時一傾。
未能平體粟,且復澆腸鳴。
脫衣裹凍酒,每醉念此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的飲酒生活和內心的感受。詩人在大雪年份中,寒冷的天氣讓海派(指杭州地區)的玉英(指杭州的名產)翻滾。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士人經常沉浸在痛飲之中,饑寒交迫時才能見到真情的流露。詩人描述了自己孤獨地坐在床頭,一杯接一杯地飲酒。盡管他無法解決饑餓的問題,但每當喝醉時,他會想到人生的苦短。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寒冷的冬天中沉浸在飲酒中的情景。詩人通過描述饑寒交迫的環境和士人常常痛飲的情況,表達了對真情的渴望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敗榼"意味著酒器已經破損,但飲酒的欲望仍然強烈,表現了詩人對于痛飲的執著。詩人通過將自己裹在凍酒中,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和對短暫快樂的追求。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質樸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生活態度。
“孤坐時一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和陶飲酒二十首
qǐng zhě dà xuě nián, hǎi pài fān yù yīng.
頃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
yǒu shì cháng tòng yǐn, jī hán jiàn zhēn qíng.
有士常痛飲,饑寒見真情。
chuáng tóu yǒu bài kē, gū zuò shí yī qīng.
床頭有敗榼,孤坐時一傾。
wèi néng píng tǐ sù, qiě fù jiāo cháng míng.
未能平體粟,且復澆腸鳴。
tuō yī guǒ dòng jiǔ, měi zuì niàn cǐ shēng.
脫衣裹凍酒,每醉念此生。
“孤坐時一傾”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