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答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知所答故”全詩
我來輒問法,法師了無語。
法師非無語,不知所答故。
君看頭與足,本自安冠屨。
譬如長鬣人,不以長為苦。
一旦或人問,每睡安所措。
歸來被上下,一夜著無處。
展轉遂達晨,意欲盡鑷去。
此言雖鄙淺,故自有深趣。
持此問法師,法師一笑許。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書焦山綸長老壁》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焦山綸長老壁》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書焦山綸長老壁
焦山是一個地名,指的是禪宗學派的道場。綸長老則是指在焦山修行的長老。
法師住焦山,而實未嘗住。
這首詩詞的開頭描述了法師住在焦山,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停留。
我來輒問法,法師了無語。
詩人來到焦山,詢問法師問題,但法師卻默不作聲。
法師非無語,不知所答故。
法師并非不會說話,而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回答。
君看頭與足,本自安冠屨。
詩人說,無論是法師的頭還是腳,都本來應該是安定和舒適的。
譬如長鬣人,不以長為苦。
就像長發的人不會因為長發而感到苦惱一樣。
一旦或人問,每睡安所措。
但一旦有人提問,法師就無法找到合適的回答。
歸來被上下,一夜著無處。
回到自己的住處,無論是上面還是下面,一夜之間都找不到合適的位置。
展轉遂達晨,意欲盡鑷去。
旋轉轉動,直到天亮,希望能夠抓住真理。
此言雖鄙淺,故自有深趣。
詩人自謙自己的言辭可能平凡淺顯,但其中卻自有深奧的趣味。
持此問法師,法師一笑許。
詩人將這些問題帶給法師,法師卻只是微笑著默許了。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法師在焦山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人們對于真理的追求和困惑。法師沉默不語,回答不了問題,詩人則試圖從法師的行為和表情中找到答案,但最終只能以微笑的默許作為回應。詩詞中的形象描繪和對人生困境的思考,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存在和求真的思索。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通過對法師的描寫展示了一種超越言語的境界,同時也傳達了對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于人生的無奈與領悟。
“不知所答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jiāo shān lún zhǎng lǎo bì
書焦山綸長老壁
fǎ shī zhù jiāo shān, ér shí wèi cháng zhù.
法師住焦山,而實未嘗住。
wǒ lái zhé wèn fǎ, fǎ shī liǎo wú yǔ.
我來輒問法,法師了無語。
fǎ shī fēi wú yǔ, bù zhī suǒ dá gù.
法師非無語,不知所答故。
jūn kàn tou yǔ zú, běn zì ān guān jù.
君看頭與足,本自安冠屨。
pì rú zhǎng liè rén, bù yǐ zhǎng wèi kǔ.
譬如長鬣人,不以長為苦。
yī dàn huò rén wèn, měi shuì ān suǒ cuò.
一旦或人問,每睡安所措。
guī lái bèi shàng xià, yī yè zhe wú chǔ.
歸來被上下,一夜著無處。
zhǎn zhuǎn suì dá chén, yì yù jǐn niè qù.
展轉遂達晨,意欲盡鑷去。
cǐ yán suī bǐ qiǎn, gù zì yǒu shēn qù.
此言雖鄙淺,故自有深趣。
chí cǐ wèn fǎ shī, fǎ shī yī xiào xǔ.
持此問法師,法師一笑許。
“不知所答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