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頩頰更多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人頩頰更多姿”全詩
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抱叢暗蕊初含子,落盞穠香已透肌。
乞與徐熙畫新樣,竹間璀璨出斜枝。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紅梅三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紅梅三首
紅梅驚艷,自春初便期待它的盛開。
一位幽人自怨不是春天的到來遲了,
而是仍未見到檀心女子的笑顏。
紅梅花宛如丹鼎所制,是珍貴的寶物;
美麗的女子更加多姿多彩。
花朵初放時,暗藏在花叢中含苞待放;
花珠綻放時,紅梅芬芳已滲入肌膚。
希望將這一獨特景象交給徐熙畫師,
讓他能夠以新樣的竹子,
將這璀璨的景象展現在畫作中。
詩詞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紅梅三首
紅梅綻放,自春初便盼望它的開放。
幽居之人自怨不是春天的來遲,
而是檀心女子的笑顏仍未相見。
紅梅花仿佛是神氣之寶,如丹鼎所造;
美麗的女子更加多姿多彩。
花蕾初綻時,暗藏在花叢中含苞待放;
花瓣綻放時,紅梅芬芳已彌漫于皮膚。
希望能將這一獨特景象交給徐熙畫師,
讓他以新穎的方式,將這璀璨景象畫出來。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紅梅花的三首詩,通過描繪紅梅的美麗與絢爛,抒發了自己對春天的渴望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蘇軾以自比幽人,來突出自己對于春天和檀心女子的期待之感。他將紅梅比作丹鼎,形容其珍貴和寶貴;同時將美麗的女子與紅梅相映成輝,彰顯出女子的多姿多彩。他通過描繪紅梅的開放過程,抒發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并且希望通過徐熙的畫作,將這美麗的景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這首詩詞通過對紅梅花的描繪,既傳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又通過紅梅和檀心女子的對比,突出了女子的美麗和姿態。詩中用詞精確,描寫了紅梅花在盛開過程中發出的芬芳和美麗,以及對畫家徐熙的期望,給人一種秀麗、清新的感覺,展現了蘇軾敏銳而細膩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玉人頩頰更多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óng méi sān shǒu
紅梅三首
yōu rén zì hèn tàn chūn chí, bú jiàn tán xīn wèi tǔ shí.
幽人自恨探春遲,不見檀心未吐時。
dān dǐng duó tāi nà shi bǎo, yù rén pīng jiá gèng duō zī.
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bào cóng àn ruǐ chū hán zi, luò zhǎn nóng xiāng yǐ tòu jī.
抱叢暗蕊初含子,落盞穠香已透肌。
qǐ yǔ xú xī huà xīn yàng, zhú jiān cuǐ càn chū xié zhī.
乞與徐熙畫新樣,竹間璀璨出斜枝。
“玉人頩頰更多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