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半作秋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稻花半作秋香”全詩
皂蓋卻迎朝日,紅云正繞宮墻。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四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四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陂水初含曉淥,
稻花半作秋香。
皂蓋卻迎朝日,
紅云正繞宮墻。
詩意:
這首詩是蘇軾在奉敕祭祀西太一和韓川時創作的。詩中描繪了清晨的景色和祭祀儀式的氛圍。詩人以簡潔的筆墨,表達了對大自然景色的贊美,以及對歷史傳統的敬仰。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短而精確的描寫,展現了清晨的寧靜和祭祀儀式的莊嚴。以下是對詩中每個句子的解析:
1. "陂水初含曉淥":詩人用幾個簡單的字眼,描繪了清晨的景色。"陂水"指的是陂塘中的水,"初含曉淥"則形容水面上剛剛泛起的微光,意味著夜晚剛剛過去,清晨的曙光即將到來。
2. "稻花半作秋香":這句描述了稻田中的景象,稻花已經開放了一半,散發出淡淡的秋香。這里的"秋香"指的是稻谷成熟的香味,也表達了秋季的氛圍。
3. "皂蓋卻迎朝日":皂蓋指的是祭祀所使用的神轎,這里形容神轎迎接朝陽的初升。皂蓋卻迎朝日,表達了祭祀儀式的莊嚴和神圣。
4. "紅云正繞宮墻":紅云環繞著宮墻,描繪了朝陽初升時的美景。紅云象征著朝陽的初霞,也暗示了皇宮中舉行祭祀的場景。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景色和祭祀儀式的贊美之情,展現了蘇軾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歷史儀式的重視。通過對清晨景象的描繪,詩人傳達了一種靜謐與莊嚴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一種神圣的氣息。這首詩詞融合了自然景色和文化儀式,展示了蘇軾深厚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表達能力。
“稻花半作秋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chì jì xī tài yī hé hán chuān yùn sì shǒu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四首
bēi shuǐ chū hán xiǎo lù, dào huā bàn zuò qiū xiāng.
陂水初含曉淥,稻花半作秋香。
zào gài què yíng cháo rì, hóng yún zhèng rào gōng qiáng.
皂蓋卻迎朝日,紅云正繞宮墻。
“稻花半作秋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