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與諸儒論石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宜與諸儒論石渠”全詩
(永叔以澄心百幅遺圣俞,圣俞有詩。
)知君也厭雕肝腎,分我江南數斛愁。
君家家學陋相如,宜與諸儒論石渠。
古紙無多更分我,自應給札奏新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宋肇惠澄心紙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宋肇惠澄心紙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老囊空一不留,
百番曾作百金收。
(永叔以澄心百幅遺圣俞,圣俞有詩。)
知君也厭雕肝腎,
分我江南數斛愁。
君家家學陋相如,
宜與諸儒論石渠。
古紙無多更分我,
自應給札奏新書。
中文譯文:
老去之詩已無所留,
百度輾轉賣為百金。
(永叔曾以澄心紙百幅遺留給圣俞,圣俞也有詩。)
知道你也對琢磨經書煩膩,
將江南數斛憂愁分與我。
你家的學問還不如相如,
更適合與其他儒者討論石渠經典。
珍貴的古紙不多,還是分給我吧,
我應該用來記錄新的作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的自嘲之作,描寫了他自己的境遇和對詩文的看法。詩人表示自己老去,已經沒有留下什么優秀的作品,曾經辛苦創作的詩文如今被賣掉換得了一些金錢。詩中提到了永叔將自己珍藏的澄心紙百幅留給了圣俞,而圣俞也有詩作。這里可以看出蘇軾對于自己的才華和成就有所懷疑和自嘲。
接著,詩人以一種諷刺的語氣表達了對另一個人的不滿,這個人對于研究經書已經感到厭倦,而將他的憂愁和煩惱交給了詩人。詩人稱這個人的家族學問水平低下,不如古代的學者相如,更適合與其他儒者一起討論石渠經典(《石渠寶笈》是一部古代經學著作)。最后,詩人希望能獲得更多珍貴的古紙來記錄自己的新作品,表達了他對于創作和文學的執著和渴望。
整首詩詞通過自嘲和諷刺的手法,表達了蘇軾對自己才華的懷疑和對文學境遇的不滿。他既自嘲自己的詩文已無所留,又諷刺了一個對學問煩膩的人將自己的憂愁轉嫁給他。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于文學創作的追求和對于學問的尊重,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自身命運的思考。
“宜與諸儒論石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òng zhào huì chéng xīn zhǐ èr shǒu
次韻宋肇惠澄心紙二首
shī lǎo náng kōng yī bù liú, bǎi fān céng zuò bǎi jīn shōu.
詩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yǒng shū yǐ chéng xīn bǎi fú yí shèng yú, shèng yú yǒu shī.
(永叔以澄心百幅遺圣俞,圣俞有詩。
zhī jūn yě yàn diāo gān shèn, fēn wǒ jiāng nán shù hú chóu.
)知君也厭雕肝腎,分我江南數斛愁。
jūn jiā jiā xué lòu xiàng rú, yí yǔ zhū rú lùn shí qú.
君家家學陋相如,宜與諸儒論石渠。
gǔ zhǐ wú duō gèng fēn wǒ, zì yìng gěi zhá zòu xīn shū.
古紙無多更分我,自應給札奏新書。
“宜與諸儒論石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