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従此北歸休悵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従此北歸休悵望”全詩
詩句對君難出手,云泉勸我早抽身。
年來白發驚秋速,長恐青山與世新。
従此北歸休悵望,囊中收得武林春。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李頎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頎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回復李頎秀才寄來的兩幅山水畫,并附上了自己的詩作。詩中表達了蘇軾自己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思考。他自稱是個中庸之人,意味著他不崇尚過于極端的追求,而是追求真實、自然的表達。他說自己要寫真實的東西,就如同他要登上漁船一樣。然而,他又感覺自己的詩句對李頎來說難以接受,因此有人勸他早點退出文壇。詩中還表達了蘇軾對時光流逝的感嘆,白發驚覺秋天已經來臨,他擔心自己與這個世界變得陌生。最后,他決定北歸,放棄對現實的留戀,但他心中依然懷揣著寶貴的文化和藝術,這被比喻為囊中收得的武林春。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的個人情感和對藝術的追求。他表達了自己對真實表達的渴望,希望像登上漁船一樣去寫作,追求真實而不虛偽的藝術創作。然而,他也意識到自己的作品可能難以為人接受,因為他的詩句對李頎來說并不容易理解或欣賞。這一點也反映了蘇軾對自己文學才華的自省和對他人評價的關注。
詩中的白發驚秋速,表達了蘇軾對時光的感嘆和人生的短暫。他感到時間飛逝,自己的頭發已經變白,而秋天的到來也使他感到歲月的匆匆。他擔憂自己與這個世界漸行漸遠,與年輕一代的人產生代溝。
最后,蘇軾決定北歸,離開現實世界的喧囂,尋求內心的寧靜和文化的滋養。他將自己的囊中收得的武林春比作寶貴的財富,這里指的是他文化和藝術的積累。這表明蘇軾雖然離開了紛繁的塵世,但他內心依然懷揣著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整首詩詞反映了蘇軾對真實、自然藝術表達的追求,以及他對時間流逝和個體命運的思考。蘇軾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對藝術的理解。
“従此北歸休悵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qí xiù cái shàn huà shān yǐ liǎng zhóu jiàn jì réng yǒu shī cì yùn dá zhī
李頎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
píng shēng zì shì gè zhōng rén, yù xiàng yú zhōu biàn xiě zhēn.
平生自是個中人,欲向漁舟便寫真。
shī jù duì jūn nán chū shǒu, yún quán quàn wǒ zǎo chōu shēn.
詩句對君難出手,云泉勸我早抽身。
nián lái bái fà jīng qiū sù, zhǎng kǒng qīng shān yǔ shì xīn.
年來白發驚秋速,長恐青山與世新。
cóng cǐ běi guī xiū chàng wàng, náng zhōng shōu de wǔ lín chūn.
従此北歸休悵望,囊中收得武林春。
“従此北歸休悵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