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三宿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他年三宿處”全詩
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
丹青未變葉,鱗甲欲生洲。
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市樓。
煙云侵嶺路,草木半炎州。
故國千峰外,高臺十日留。
他年三宿處,準擬系歸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郁孤臺(以下四首,皆虔州·)》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郁孤臺(以下四首,皆虔州·)》
八境見圖畫,郁孤如舊游。
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
丹青未變葉,鱗甲欲生洲。
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市樓。
煙云侵嶺路,草木半炎州。
故國千峰外,高臺十日留。
他年三宿處,準擬系歸舟。
中文譯文:
來到郁孤臺,如同重游八境。
山巒像翠綠的波浪涌動,水流如玉般的彩虹流淌。
陽光明媚,崆峒山清晨,風吹得秋意濃郁。
繪畫的色彩未變,樹葉漸生新綠。
薄霧籠罩著城市的樹木,潺潺的水聲傳入市樓。
煙云彌漫山間的道路,草木已被炎熱的夏天侵蝕一半。
故鄉在千峰之外,我在高臺停留了十天。
將來的某一天,我會在另外三個地方住宿,最終準備系上歸舟的繩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寫的,描述了他游覽郁孤臺時的景色和感受。郁孤臺是一個山巒起伏的地方,詩中描繪了八個不同的景境。作者感嘆山巒如同翠浪一般涌動,水流則像玉般的彩虹流淌,給人以美麗的視覺感受。他形容了清晨的陽光明媚,秋風吹拂下山間的氣氛讓人陶醉。繪畫的色彩仍然鮮明,樹葉正在生長,展示了自然的生機。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城市的景象。薄霧籠罩著樹木,水聲傳入城市樓宇,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煙云彌漫在山間的道路上,草木已經被炎熱的夏天侵蝕了一半,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季節的更替。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離開故鄉,在郁孤臺停留了十天,但他預計將來還會有三個地方需要住宿,最終準備回航回到故國。這里蘊含著離別和思鄉之情,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未來的期許和希望。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情感表達,展現了蘇軾細膩的觀察力和感受力。他巧妙地運用意象和比喻,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在郁孤臺的旅行中的美景和內心的情感波動。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和對未來的展望,給人一種深思和回味的感覺。
“他年三宿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gū tái yǐ xià sì shǒu, jiē qián zhōu
郁孤臺(以下四首,皆虔州·)
bā jìng jiàn tú huà, yù gū rú jiù yóu.
八境見圖畫,郁孤如舊游。
shān wèi cuì làng yǒng, shuǐ zuò yù hóng liú.
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rì lì kōng tóng xiǎo, fēng hān zhāng gòng qiū.
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
dān qīng wèi biàn yè, lín jiǎ yù shēng zhōu.
丹青未變葉,鱗甲欲生洲。
lán qì hūn chéng shù, tān shēng rù shì lóu.
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市樓。
yān yún qīn lǐng lù, cǎo mù bàn yán zhōu.
煙云侵嶺路,草木半炎州。
gù guó qiān fēng wài, gāo tái shí rì liú.
故國千峰外,高臺十日留。
tā nián sān sù chù, zhǔn nǐ xì guī zhōu.
他年三宿處,準擬系歸舟。
“他年三宿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