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歌長笑老斜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浩歌長笑老斜川”全詩
共把鵝兒?一作鴟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
江邊遺愛啼斑白,海上先聲入管弦。
早晚淵明賦歸去,浩歌長笑老斜川。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林子中待制》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林子中待制》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兩位老人留守在林中,他們各自皺紋顯露,人們嘲笑他們愚蠢老邁而更加固執。他們共同舉起鵝的酒杯,或者說是鴟夷(鴟夷為一種鳥名),相逢時卻像卵子一樣白色,如同五湖天空的顏色。他們在江邊懷念過去的愛情,啼叫聲夾雜著斑白的頭發。在海上,他們的聲音早已先于管弦樂器傳播。不論是早晨還是傍晚,淵明(指自己)都要重新歸去,高歌長笑老去的斜川。
詩意:
《和林子中待制》描繪了兩位老人的情景。他們被嘲笑為迂腐和老態龍鐘,但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他們在林中相聚,共同舉杯暢飲,彼此間的相見猶如白色的蛋,象征著他們純潔的友誼和共同的經歷。詩中也提到了江邊的回憶和海上的聲音,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歸去的期待。最后,詩人以自己的自號“淵明”表示,無論是早晨還是傍晚,他都要重新回歸,滿懷豪情地面對老去。
賞析:
《和林子中待制》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兩位老人的形象和他們的情感世界。詩人通過對老人們的堅持和豪情的描繪,表達了對晚年生活的理解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盡管他們被嘲笑和忽視,但他們仍然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堅守內心的信仰,并用酒杯和友誼來慶祝他們的生活。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如鴟夷、卵色、江邊等,給人以生動的視覺感受。最后兩句“早晚淵明賦歸去,浩歌長笑老斜川”,以自號淵明的詩人自居,表達了對自身人生歸宿的思考和對老去的豁達態度。
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優美,通過獨特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人生晚年的堅守、豪情和對未來的期許。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年輕時光的懷念和對光陰流逝的感慨。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短的篇幅傳遞了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展現了蘇軾的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
“浩歌長笑老斜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ín zi zhōng dài zhì
和林子中待制
liǎng wēng liú zhì gè pó rán, rén xiào yū shū lǎo gèng jiān.
兩翁留滯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堅。
gòng bǎ é ér? yī zuò chī yí? yī zūn jiǔ, xiāng féng luǎn sè wǔ hú tiān.
共把鵝兒?一作鴟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
jiāng biān yí ài tí bān bái, hǎi shàng xiān shēng rù guǎn xián.
江邊遺愛啼斑白,海上先聲入管弦。
zǎo wǎn yuān míng fù guī qù, hào gē cháng xiào lǎo xié chuān.
早晚淵明賦歸去,浩歌長笑老斜川。
“浩歌長笑老斜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