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涕循城拾棄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灑涕循城拾棄孩”全詩
綠蟻沾唇無百斛,蝗蟲撲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窮寇,灑涕循城拾棄孩。
為郡鮮歡君莫嘆,猶勝塵土走章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人勸我此間?
弦管生衣甑有埃。
綠蟻沾唇無百斛,
蝗蟲撲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窮寇,
灑涕循城拾棄孩。
為郡鮮歡君莫嘆,
猶勝塵土走章臺。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劉貢父和李公擇的回信。詩中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當前處境的感慨和對友人的勸慰。詩人在其中以飽滿的情感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他內心的真實感受。
賞析:
首句“何人勸我此間?”,表達了詩人身處困境時,有人勸他離開此地。接下來的兩句“弦管生衣甑有埃,綠蟻沾唇無百斛”,形象地描繪了生活貧困的景象,琴弦生滿灰塵,嘴唇沾滿螞蟻,生活艱辛。而“蝗蟲撲面已三回”,則意味著困難和災難多次降臨。
接下來的兩句“磨刀入谷追窮寇,灑涕循城拾棄孩”,表達了詩人尋求自救和拯救他人的決心和努力。他愿意拿起刀劍,去追擊那些惡劣的盜賊,為了正義而流淚,為了保護城市而放棄親生的孩子。
最后兩句“為郡鮮歡君莫嘆,猶勝塵土走章臺”,表達了詩人對處境的坦然和志向的堅定。他告訴朋友們不要為他的困境而感到憂傷,因為他覺得守護家鄉勝過升官發財,即使只是在塵土飛揚的城市中奔波也不會后悔。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蘇軾當時的境遇和心境,表達了他寧愿守護家鄉而不求名利的堅定態度,體現了他為人正直、豪邁不羈的個性。
“灑涕循城拾棄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iú gòng fù lǐ gōng zé jiàn jì èr shǒu
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
hé rén quàn wǒ cǐ jiān? xián guǎn shēng yī zèng yǒu āi.
何人勸我此間?弦管生衣甑有埃。
lǜ yǐ zhān chún wú bǎi hú, huáng chóng pū miàn yǐ sān huí.
綠蟻沾唇無百斛,蝗蟲撲面已三回。
mó dāo rù gǔ zhuī qióng kòu, sǎ tì xún chéng shí qì hái.
磨刀入谷追窮寇,灑涕循城拾棄孩。
wèi jùn xiān huān jūn mò tàn, yóu shèng chén tǔ zǒu zhāng tái.
為郡鮮歡君莫嘆,猶勝塵土走章臺。
“灑涕循城拾棄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