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寇車輿謝轡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御寇車輿謝轡銜”全詩
細細龍鱗生亂石,團團羊角轉空巖。
馮夷窟宅非梁棟,御寇車輿謝轡銜。
世事漸艱吾欲去,永隨二子脫譏讒。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風水洞二首和李節推》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水洞二首和李節推》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前乳水隔塵凡,
山上仙風舞檜杉。
細細龍鱗生亂石,
團團羊角轉空巖。
馮夷窟宅非梁棟,
御寇車輿謝轡銜。
世事漸艱吾欲去,
永隨二子脫譏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的風水洞,詩人通過描寫洞口的乳水和山上的仙風,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還描繪了洞內的景象,包括錯綜復雜的石頭紋理和羊角狀的空巖,給人一種奇幻、神秘的感覺。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厭倦和渴望擺脫讒言誹謗的愿望。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寫,展現了蘇軾對自然景觀的獨特感悟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詩中的乳水和仙風象征了洞口的神秘與超凡,給人一種神奇的感覺。細致的描寫了洞內的石頭紋理,如龍鱗般錯綜復雜,羊角狀的空巖則增添了一種奇特的景象。這些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界的贊嘆和對奇妙事物的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則突出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厭倦和不滿。通過對馮夷窟宅與御寇車輿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權勢和虛榮的嘲諷。最后兩句表明詩人渴望離開這個繁雜的世界,擺脫讒言和誹謗,尋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的描繪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與對現實社會的對比,展示了詩人的審美情趣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這首詩也反映了蘇軾在宋代政治斗爭中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御寇車輿謝轡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shuǐ dòng èr shǒu hé lǐ jié tuī
風水洞二首和李節推
shān qián rǔ shuǐ gé chén fán, shān shàng xiān fēng wǔ guì shān.
山前乳水隔塵凡,山上仙風舞檜杉。
xì xì lóng lín shēng luàn shí, tuán tuán yáng jiǎo zhuǎn kōng yán.
細細龍鱗生亂石,團團羊角轉空巖。
féng yí kū zhái fēi liáng dòng, yù kòu chē yú xiè pèi xián.
馮夷窟宅非梁棟,御寇車輿謝轡銜。
shì shì jiàn jiān wú yù qù, yǒng suí èr zi tuō jī chán.
世事漸艱吾欲去,永隨二子脫譏讒。
“御寇車輿謝轡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五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