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復顧遺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復顧遺軀”全詩
飛檐如劍寺,?出劍門東,望上寺宇仿佛可見。
?古柏似仙都。
許子嘗高遁,行舟悔不迂。
斬蛟聞猛烈,提劍想崎嶇。
寂寞棺猶在,修崇世已愚。
隱居人不識,化去俗爭吁。
洞府煙霞遠,人間爪發枯。
飄飄乘倒景,誰復顧遺軀。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過木櫪觀》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木櫪觀》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游覽木櫪觀時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壁高千尺,微蹤遠欲無。
高聳入云的石壁,高達千尺,微小的足跡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飛檐如劍寺,?出劍門東。
觀察到的飛檐形如劍尖,仿佛是一座劍門,指向東方。
望上寺宇仿佛可見,?古柏似仙都。
遠望上方的寺廟宛如近在眼前,古老的柏樹宛如仙境之都。
許子嘗高遁,行舟悔不迂。
許子曾嘗試過高飛遁逸的生活,現在只能乘舟行進,心中對于曾經的選擇感到后悔。
斬蛟聞猛烈,提劍想崎嶇。
聽說斬殺巨龍的勇猛事跡,提起劍時想到的是崎嶇曲折的道路。
寂寞棺猶在,修崇世已愚。
孤獨的棺材尚在,修道的追求顯得愚蠢。
隱居人不識,化去俗爭吁。
隱居的人不認識我,摒棄塵世的爭斗和呼喊。
洞府煙霞遠,人間爪發枯。
洞府中的煙霧和霞光遙不可及,人間的忙碌使得指甲也變得干枯。
飄飄乘倒景,誰復顧遺軀。
身體飄飄欲仙,乘著倒映的景色,但誰還會關注我的軀體。
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石壁、飛檐、寺廟、柏樹等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宏大、古老的氛圍。詩人通過觀察和思考,表達了對逝去歲月的追憶和對人生選擇的反思。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通過對高千尺的石壁和微小足跡、飛檐如劍寺和劍門東的對應、寂寞的棺材和愚蠢的修道的對比等,展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思想的起伏。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幽遠、深沉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于生命的意義和追求的思考。
“誰復顧遺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mù lì guān
過木櫪觀
shí bì gāo qiān chǐ, wēi zōng yuǎn yù wú.
石壁高千尺,微蹤遠欲無。
fēi yán rú jiàn sì,? chū jiàn mén dōng, wàng shàng sì yǔ fǎng fú kě jiàn.
飛檐如劍寺,?出劍門東,望上寺宇仿佛可見。
? gǔ bǎi shì xiān dōu.
?古柏似仙都。
xǔ zi cháng gāo dùn, xíng zhōu huǐ bù yū.
許子嘗高遁,行舟悔不迂。
zhǎn jiāo wén měng liè, tí jiàn xiǎng qí qū.
斬蛟聞猛烈,提劍想崎嶇。
jì mò guān yóu zài, xiū chóng shì yǐ yú.
寂寞棺猶在,修崇世已愚。
yǐn jū rén bù shí, huà qù sú zhēng xū.
隱居人不識,化去俗爭吁。
dòng fǔ yān xiá yuǎn, rén jiān zhǎo fā kū.
洞府煙霞遠,人間爪發枯。
piāo piāo chéng dào jǐng, shuí fù gù yí qū.
飄飄乘倒景,誰復顧遺軀。
“誰復顧遺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