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平遠發詩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堪平遠發詩愁”全詩
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木落騷人已怨秋,
不堪平遠發詩愁。
要看萬壑爭流處,
他日終煩顧虎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情感。木葉凋零,孤寂的人已經因為秋天而感到愁緒萬分。無法忍受平淡的景色,他寫下詩篇來宣泄內心的憂愁。他渴望能夠親眼看到山谷中奔流的溪水,期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擺脫繁瑣的事務,去探尋自然的美景。
賞析:
蘇軾以他獨特的手法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的感慨和對自然景色的向往。詩詞開篇即以"木落騷人已怨秋"一句,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象和"騷人"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獨感。"不堪平遠發詩愁"一句,詩人表示平淡的景色已經無法激起他的創作激情,他通過寫詩來宣泄內心的郁悶情緒。
接下來的兩句"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則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向往和對繁瑣俗務的厭惡。他渴望能夠親眼目睹山谷中奔流的溪水,感受大自然的壯美。"他日終煩顧虎頭"一句意味著他期待著未來的某一天,能夠解脫束縛,擺脫煩憂,去追尋自己的心靈所向往的事物。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秋天景色和內心情感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對自然美景的向往。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是蘇軾作品的典型特征之一。
“不堪平遠發詩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ō xī qiū shān píng yuǎn èr shǒu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mù luò sāo rén yǐ yuàn qiū, bù kān píng yuǎn fā shī chóu.
木落騷人已怨秋,不堪平遠發詩愁。
yào kàn wàn hè zhēng liú chù, tā rì zhōng fán gù hǔ tóu.
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
“不堪平遠發詩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