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非懷土情相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非懷土情相得”全詩
往事過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論。
老非懷土情相得,病不開堂道益尊。
惟有孤棲舊時鶴,舉頭見客似長言。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臥病退院》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臥病退院》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晚到了,我來到永樂文長老院,文長老病好了退院。
聽說巴叟病臥在偏僻的村莊,我來到他的門前,在月光下敲門。
過去的事情像昨天一樣,就像過年的時候一樣。我的身體雖然沒有死去,但還是要重新評判自己的人生。
年老了,我不再懷念故土,我病了卻沒有開設堂會,卻更加尊重道義。
只有我這個獨居的人,和過去一樣孤獨的仙鶴,舉頭見到客人就像是長篇大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軾在夜晚來到長老院探望病愈的文長老的心情和感慨。詩中提到了巴叟,巴叟是一個病臥在偏僻村莊的人,他的病情讓人感到憂愁。蘇軾在夜晚敲門拜訪他,顯示了他對巴叟的關心和尊重。
詩中提到的"往事過年如昨日"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脆弱,盡管歲月已經過去,但過去的記憶仍然歷歷在目,就像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作者提到自己的身體雖然沒有死去,但仍然需要重新評判自己的人生,這體現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未來的追問。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表達了對自己的一種態度。他說自己年老了,不再懷念故土,病了卻沒有開設堂會,更加尊重道義。這表明作者對身份和地位的看重已經不再重要,他更加注重內心的修養和道德的追求。
最后,詩中提到的孤棲的仙鶴舉頭見客像長篇大論,表明作者在孤獨中依然有自己的追求和主張,他用這個形象來表達自己對待客人和與人交流的態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探望病愈的文長老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道德和人際關系的看重,以及在孤獨中堅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的意愿。
“老非懷土情相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zhì yǒng lè wén zhǎng lǎo yuàn wén shí wò bìng tuì yuàn
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臥病退院
chóu wén bā sǒu wò huāng cūn, lái dǎ sān gēng yuè xià mén.
愁聞巴叟臥荒村,來打三更月下門。
wǎng shì guò nián rú zuó rì, cǐ shēn wèi sǐ dé zhòng lùn.
往事過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論。
lǎo fēi huái tǔ qíng xiāng de, bìng bù kāi táng dào yì zūn.
老非懷土情相得,病不開堂道益尊。
wéi yǒu gū qī jiù shí hè, jǔ tóu jiàn kè shì zhǎng yán.
惟有孤棲舊時鶴,舉頭見客似長言。
“老非懷土情相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