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曲已先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韋曲已先春”全詩
杜陵休嘆老,韋曲已先春。
獨秀驚凡目,遺英臥逸民。
高歌對三白,遲暮慰安仁。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臘酒詩催熟,寒梅雪斗新。
杜陵休嘆老,韋曲已先春。
獨秀驚凡目,遺英臥逸民。
高歌對三白,遲暮慰安仁。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在雪中賞梅的景象,通過寒梅和積雪的對比,表達了歲月更替中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賞析:
首聯“臘酒詩催熟,寒梅雪斗新”,描繪了冬季的嚴寒天氣下,臘月的酒意催熟了梅花,寒梅與雪花相爭,表現出梅花在寒冷中傲立的形象。這里,臘酒的意象代表著歲月的積淀,寒梅與雪花的對決則象征著生命的堅韌。
次聯“杜陵休嘆老,韋曲已先春”,杜陵指的是陳子昂,他的詩才已經老去,而韋曲則指的是陳子昂的鄉村,卻已經先于春天開放了。通過對陳子昂的比喻,蘇軾表達了自己的感慨,意思是他的才華已經衰老,而其他的人卻早已在文學創作上超越了他。
再聯“獨秀驚凡目,遺英臥逸民”,獨秀指的是獨自綻放的梅花,驚凡目表示它的美麗令人驚嘆。遺英指的是指被遺忘的才華出眾的人,臥逸民則代表他們沉寂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這兩句表達了蘇軾對那些被埋沒了的才華的關注和敬意。
末聯“高歌對三白,遲暮慰安仁”,三白指的是指北宋時期的三位儒家學者:歐陽修、王安石和蘇軾自己。高歌表達了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遲暮則指的是晚年,慰安仁表示他們要以文學來安撫人心。
整首詩以冬季的雪中賞梅為背景,通過梅花的堅韌生命力和才華被埋沒的遺憾,表達了蘇軾對生命和才華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追求。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意象,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才華。
“韋曲已先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én sì xuě zhōng shǎng méi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
là jiǔ shī cuī shú, hán méi xuě dòu xīn.
臘酒詩催熟,寒梅雪斗新。
dù líng xiū tàn lǎo, wéi qǔ yǐ xiān chūn.
杜陵休嘆老,韋曲已先春。
dú xiù jīng fán mù, yí yīng wò yì mín.
獨秀驚凡目,遺英臥逸民。
gāo gē duì sān bái, chí mù wèi ān rén.
高歌對三白,遲暮慰安仁。
“韋曲已先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