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明年十二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記取明年十二節”全詩
無鼻何由識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飽兩蛺蝶,寒意知鳴幾蟪蛄。
記取明年十二節,小兒休更籋霜須。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荑草盛開,秋天蘆葦豐茂,這兩個季節都有它們的特色。仙丹般的草藥果真存在于人間嗎?沒有鼻子,怎么能辨別出香草的味道,而有了花,才使我相信菖蒲的存在。芳心未被滿足的蝴蝶還飛舞著,而冷意中的蟪蛄知道鳴叫多少次。記住了明年的十二個節氣,小孩子們不要再在霜天里玩耍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季節的變遷和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悟。蘇軾以菖蒲為象征,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時間流逝的感嘆。他通過描繪春荑和秋夾這兩個季節的景象,探討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生命的起伏。同時,他通過無鼻如何識別香草的問題,提出了對感官和認知的思考。最后,他以小孩們在霜天玩耍為引子,告誡人們要順應自然的規律,學會珍惜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春荑和秋夾兩個季節以及菖蒲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對自然和生命的敏感觸動。他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達出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性的思考。詩中所提到的無鼻辨味和薝卜、花與菖蒲的關系,以及蛺蝶和蟪蛄的寓意,都體現了作者對生命和感知的深入思考。最后,他以明年的十二個節氣和小孩們玩耍的場景,呼喚人們珍惜時間,順應自然的規律。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意象表達和情感抒發的才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他將自然的景象與人的內心感受相結合,引發讀者對生命、時間和自然的思考。同時,他以簡潔而富有韻律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問,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記取明年十二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yóu pén zhōng shí chāng pú hū shēng jiǔ huā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chūn tí qiū jiā liǎng yú, shén yào rén jiān guǒ yǒu wú.
春荑秋夾兩臾,神藥人間果有無。
wú bí hé yóu shí zhān bo, yǒu huā jīn shǐ xìn chāng pú.
無鼻何由識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fāng xīn wèi bǎo liǎng jiá dié, hán yì zhī míng jǐ huì gū.
芳心未飽兩蛺蝶,寒意知鳴幾蟪蛄。
jì qǔ míng nián shí èr jié, xiǎo ér xiū gèng niè shuāng xū.
記取明年十二節,小兒休更籋霜須。
“記取明年十二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