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是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雖然知是假”全詩
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假山》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假山》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一個人制作了一座假山,盡管明知它只是一個人為創造的虛幻景觀,但主人卻依然深深地喜愛它。
以下是《假山》的中文譯文: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
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人們對于虛幻和藝術的追求,并觸及了人性中對美的執著和追求的本質。詩中的“安石”指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他創建了許多人工景觀,其中包括了許多人為創造的假山。
詩的開頭以“安石作假山”來引入主題,并形容這些假山具有一種詭異和奇特的特點。蘇軾在詩中明確表示這些假山的虛幻性,說“雖然知是假”,但接下來用“爭奈”表達了主人對假山的熱愛和喜歡。這種矛盾的心態體現了人們對于虛幻和真實之間的矛盾感受,以及人性中對美的執著和追求。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詩人通過描繪假山的奇特和詭異之處,展示了人工景觀的藝術價值。假山是人工創造的山景,通過巧妙的構造和布置,打破了自然規律,呈現出一種虛幻而又美麗的景觀。詩中的“多詭怪”一詞正是在強調假山的獨特之處,表達了人們對于藝術創作和幻想的追求。
其次,詩人以“雖然知是假”來表達了人們對于虛幻和真實之間的認知。詩人清楚地認識到假山只是人為創造的景觀,與真實的山水有著本質的區別。然而,盡管如此,主人仍然深深地喜愛假山,這反映了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熱愛。詩中的“爭奈主人愛”一句,表達了人性中對美的執著和追求,即使面對虛幻和假象,人們也會被其所吸引和沉醉。
最后,這首詩詞還可以引發人們對于真實與虛幻、自然與人工之間的關系的思考。假山作為一種人工景觀,與自然山水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它卻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滿足。這使人們思考自然與人工之間的辯證關系,以及對于美的定義和追求的不同態度。
總之,《假山》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假山的奇特和詭異之處,表達了人們對于虛幻和藝術的追求,并通過主人對假山的喜愛,反映了人性中對美的執著和追求。它引發了人們對于真實與虛幻、自然與人工之間關系的思考,并探討了對美的不同態度和對藝術創作的價值的思考。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現了蘇軾獨特的藝術觀和對人性的洞察力。
“雖然知是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 shān
假山
ān shí zuō jiǎ shān, qí zhōng duō guǐ guài.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
suī rán zhī shì jiǎ, zhēng nài zhǔ rén ài.
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
“雖然知是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