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清時屢推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謝清時屢推轂”全詩
肯對紅裙辭白酒,但愁新進笑陳人。
北山怨鶴休驚夜,南畝巾車欲及春。
多謝清時屢推轂,狶膏那解轉方輪。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述古以詩見責屢不赴會,復次前韻》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述古以詩見責屢不赴會,復次前韻》。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生孤僻本無鄰,
老病年來益自珍。
肯對紅裙辭白酒,
但愁新進笑陳人。
北山怨鶴休驚夜,
南畝巾車欲及春。
多謝清時屢推轂,
狶膏那解轉方輪。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的一種孤獨和自嘲之情。詩中描述了他的孤僻和自悔之感,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的時光的留戀和對新時代的不滿。他感慨自己年老疾病纏身,孤獨無鄰,但他并不愿意與那些輕浮淺薄的人們為伍,寧愿遠離喧囂,保持內心的寧靜。他感到自己與時代格格不入,感嘆舊時代的清朗與今日的低俗相比,心生憂愁。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文學才華表達了他內心的矛盾和孤立感。首句“我生孤僻本無鄰”直接揭示了蘇軾的孤獨之感,他并不是因為外部環境而孤立,而是內心自我選擇的結果。接下來的兩句“老病年來益自珍”,表達了他年老病痛的境況,但他對自己的生命更加珍視。他寧愿遠離紅塵的喧囂,拋棄世俗的享樂,選擇自我保持清靜。
然而,詩中還流露出蘇軾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新時代的憂愁。他說“肯對紅裙辭白酒,但愁新進笑陳人”,表達了他不愿與那些輕浮淺薄的人為伍,對于當時社會的庸俗和浮華感到失望。他希望追尋真正的內心世界,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囂所左右。
接下來的兩句“北山怨鶴休驚夜,南畝巾車欲及春”,描繪了他追求寧靜的愿望。他期望像北山上的孤鶴一樣,遠離塵囂,享受夜晚的寧靜。他又希望像南畝的農夫一樣,安穩地生活,追求和諧與春天的到來。
最后兩句“多謝清時屢推轂,狶膏那解轉方輪”,表達了蘇軾對舊時代的懷念和對現實的不滿。他感謝舊時代的清明和純潔,對于現實的濁浪感到失望。他希望能夠回到過去的時光,擺脫現實的紛擾。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的獨特思想和情感。他以深沉的文字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對現實的不滿,同時也展現出對清朗和寧靜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我與社會、過去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一種對于內心自由和真實性的追求,以及對于浮華世俗的拒絕。它呈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思想,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傳統文化和清朗時代的向往。
“多謝清時屢推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ù gǔ yǐ shī jiàn zé lǚ bù fù huì, fù cì qián yùn
述古以詩見責屢不赴會,復次前韻
wǒ shēng gū pì běn wú lín, lǎo bìng nián lái yì zì zhēn.
我生孤僻本無鄰,老病年來益自珍。
kěn duì hóng qún cí bái jiǔ, dàn chóu xīn jìn xiào chén rén.
肯對紅裙辭白酒,但愁新進笑陳人。
běi shān yuàn hè xiū jīng yè, nán mǔ jīn chē yù jí chūn.
北山怨鶴休驚夜,南畝巾車欲及春。
duō xiè qīng shí lǚ tuī gǔ, xī gāo nà jiě zhuǎn fāng lún.
多謝清時屢推轂,狶膏那解轉方輪。
“多謝清時屢推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