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自應禳百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仁孝自應禳百沴”全詩
仁孝自應禳百沴,艾人桃印本無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皇太妃閣五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皇太妃閣五首》是蘇軾創作的一組詩詞,下面是對其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良辰樂事古難同,
繡繭朱絲奉兩宮。
仁孝自應禳百沴,
艾人桃印本無功。
詩意:
這是一組描寫皇太妃閣的五首詩詞。蘇軾通過描繪皇太妃閣所發生的一系列美好時光和喜慶事物,表達了古代和現代的歡樂難以相比。他提到了繡繭和朱絲,暗示著皇太妃閣內的華美裝飾和豐富的細節。詩中還表達了對仁孝之道的贊揚,認為這種品德可以祛除百病。最后兩句表達了艾草和桃印的無功,可能是在暗示自己的無用之感。
賞析:
這組詩詞以皇太妃閣為背景,展現了蘇軾對古代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仁孝道德的崇尚。首句“良辰樂事古難同”,表明了古代的快樂和現代的難以相比,透露出一種對過去時光的懷念。接著,他提到了繡繭和朱絲,這些華美的細節描繪出皇太妃閣的華貴和精美,也暗示了那里的歡樂和喜慶。接下來的兩句“仁孝自應禳百沴,艾人桃印本無功”,表達了蘇軾對仁孝之道的推崇,認為這種道德可以祛除百病,但他對自己的無功表示了一種自嘲之情。
整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古代美好時光和傳統道德的向往,并通過對皇太妃閣的描繪,將這種向往與具體的場景相結合,形成了一幅華美而充滿遐想的畫面。同時,通過最后兩句的自嘲,也展示了蘇軾對自身的淡泊和無奈之情。整體上,這組詩詞既有對過去的懷念,又表達了對傳統價值觀的推崇,展現了蘇軾的情感和思想。
“仁孝自應禳百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tài fēi gé wǔ shǒu
皇太妃閣五首
liáng chén lè shì gǔ nán tóng, xiù jiǎn zhū sī fèng liǎng gōng.
良辰樂事古難同,繡繭朱絲奉兩宮。
rén xiào zì yīng ráng bǎi lì, ài rén táo yìn běn wú gōng.
仁孝自應禳百沴,艾人桃印本無功。
“仁孝自應禳百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