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泣舊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吊古泣舊史”全詩
蕭蕭松徑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皎然無淄磷。
勝游豈殊昔,清句仍絕塵。
吊古泣舊史,疾讒歌小旻。
哀哉扶風子,難與巢許鄰。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游惠山》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惠山》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薄云不遮山,
疏雨不濕人。
蕭蕭松徑滑,
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
皎然無淄磷。
勝游豈殊昔,
清句仍絕塵。
吊古泣舊史,
疾讒歌小旻。
哀哉扶風子,
難與巢許鄰。
中文譯文:
薄云不遮擋山峰,
疏雨不濕透人身。
松樹林間枝葉蕭蕭,
腳踏涼爽的麥秸鞋。
稱贊我的二三好友,
他們純凈無瑕疵。
勝游何嘗有所不同,
優美的句子仍然超塵。
懷念古代,悼念過去的歷史,
憎惡讒言,歌頌小旻。
哀嘆啊,扶風子弟啊,
難以與巢與許為鄰。
詩意和賞析:
《游惠山》是蘇軾在游覽惠山時所作,通過描繪山水環境和抒發情感,表達了他對友誼和清新自然的向往,并對時事的關切和社會現象的不滿。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薄云不遮擋山峰和疏雨不濕透人的景象,展示了惠山的清新和宜人之處。接著,描繪了松樹林間的蕭蕭松徑和腳踏上的麥秸鞋,將讀者帶入了山林間的寧靜和自然之中,給人以清涼、宜人的感覺。
詩的下半部分,蘇軾表達了對友誼的贊美和對真摯友誼的珍視。他稱贊自己的二三好友,形容他們純凈無瑕疵,皎然無淄磷,顯示了他對真正友情的追求和珍視。他認為勝游并不會有太大的不同,優美的詩句仍然可以超越塵世的喧囂。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對古代歷史和時事的思考。蘇軾吊唁古人,泣訴舊史,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他厭惡讒言,贊美了小旻的歌唱,既是對真實情感的表達,也是對社會現象的批評。
最后兩句中的“扶風子”指的是蘇軾自己,他表示難以與巢與許為鄰,既是表達了對友誼的向往,也是對自己與身邊人之間的隔閡的感嘆。
《游惠山》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真摯友誼和自然清新的向往,同時也融入了對社會現象和歷史的思考。這首詩詞在情感表達和社會批評上相得益彰,展現了蘇軾才情橫溢的一面。
“吊古泣舊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huì shān
游惠山
báo yún bù zhē shān, shū yǔ bù shī rén.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濕人。
xiāo xiāo sōng jìng huá, cè cè máng xié xīn.
蕭蕭松徑滑,策策芒鞋新。
jiā wǒ èr sān zi, jiǎo rán wú zī lín.
嘉我二三子,皎然無淄磷。
shèng yóu qǐ shū xī, qīng jù réng jué chén.
勝游豈殊昔,清句仍絕塵。
diào gǔ qì jiù shǐ, jí chán gē xiǎo mín.
吊古泣舊史,疾讒歌小旻。
āi zāi fú fēng zǐ, nán yǔ cháo xǔ lín.
哀哉扶風子,難與巢許鄰。
“吊古泣舊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