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洗従前箏笛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凈洗従前箏笛耳”全詩
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
門前剝啄誰叩門,山僧未閑君勿嗔。
歸家且覓千斛水,凈洗従前箏笛耳。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聽賢師琴》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賢師琴》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弦春溫和且平,
小弦廉折亮以清。
平生未識宮與角,
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
門前剝啄誰叩門,
山僧未閑君勿嗔。
歸家且覓千斛水,
凈洗従前箏笛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聽琴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喜愛和對心靈的寧靜追求。
首句“大弦春溫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通過對琴弦的描繪,表達了春天的和煦溫暖以及琴聲的清澈明亮。大弦溫和平穩,小弦清脆悅耳,形成了和諧的音樂。
接下來的兩句“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知識的匱乏,他雖然沒有真正學習過琴譜和技巧,但他通過聆聽自然界的聲音,如牛鳴、盎中雉鳥棲息的聲音,來感受音樂之美。這里的宮與角是指古代音樂中的音階,表明作者對傳統音樂的陌生。
接下來的兩句“門前剝啄誰叩門,山僧未閑君勿嗔”,描繪了一個山僧在彈琴的情景。山僧專注于琴音,對外界的干擾不予理會,凈化心靈,這也是作者希望自己能夠專注于音樂,追求內心的寧靜。
最后兩句“歸家且覓千斛水,凈洗従前箏笛耳”,表達了作者在回家之際,希望能夠找到清澈純凈的水,洗滌過往的琴聲和笛聲,讓心靈重新凈化。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音樂的向往和對心靈寧靜的追求。通過對琴聲和自然聲音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敬仰,以及對內心世界的凈化和追求。
“凈洗従前箏笛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xián shī qín
聽賢師琴
dà xián chūn wēn hé qiě píng, xiǎo xián lián zhé liàng yǐ qīng.
大弦春溫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
píng shēng wèi shí gōng yǔ jiǎo, dàn wén niú míng àng zhōng zhì dēng mù.
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
mén qián bāo zhuó shuí kòu mén, shān sēng wèi xián jūn wù chēn.
門前剝啄誰叩門,山僧未閑君勿嗔。
guī jiā qiě mì qiān hú shuǐ, jìng xǐ cóng qián zhēng dí ěr.
歸家且覓千斛水,凈洗従前箏笛耳。
“凈洗従前箏笛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