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驚童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半驚童稚”全詩
何必露光芒,夜半驚童稚。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盧山五詠 圣燈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盧山五詠 圣燈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盧山圣燈巖的景致和寓意。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
何必露光芒,夜半驚童稚。
中文譯文:
在石室中有金丹,山神卻不知道它的秘密。
為何要顯露光芒,讓夜半的孩童驚慌不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盧山圣燈巖的景色和其中蘊含的神秘力量。金丹是道家煉丹術中的重要元素,象征著長生不老、超越凡塵的目標。詩中的石室指的是圣燈巖內部的洞穴,而金丹則象征著隱藏其中的寶貴之物。
蘇軾以一種隱晦的方式表達了圣燈巖內部的金丹之美。他認為山神并不知道這個秘密,暗示著這種神秘力量超越了凡人的理解。詩中提到金丹不必顯露光芒,意味著它的價值不需要被外界所認可。而夜半驚童稚的描繪,強調了金丹的神秘和超凡的特性,以及對人們智慧的考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隱喻的語言,展示了蘇軾對金丹的理解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描繪圣燈巖中的金丹,蘇軾試圖表達人們追求長生不老和超越塵世的渴望。詩中的山神不知秘,突出了金丹的神秘性和超越常人的特質,強調了人們對于這種力量的敬畏和向往。
詩中的反問句"何必露光芒"表達了作者的思考,金丹的價值是否需要被外界所承認和贊美。這種觀點可以被視作蘇軾對功利主義的反思,他認為真正的價值應當是內在的,而不是依賴于外部的光環和認可。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傳達了哲理和寓意,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追求的思考。同時,通過對金丹和山神的描繪,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意境和對自然景觀的把握能力。這首詩詞是蘇軾晚年創作的佳作之一,具有深遠的內涵和思想價值。
“夜半驚童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ú shān wǔ yǒng shèng dēng yán
盧山五詠 圣燈巖
shí shì yǒu jīn dān, shān shén bù zhī mì.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
hé bì lù guāng máng, yè bàn jīng tóng zhì.
何必露光芒,夜半驚童稚。
“夜半驚童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