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夫差水犀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得夫差水犀手”全詩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八月十五看潮五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十五看潮五絕》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神河伯兩醯雞,
江神和河伯以兩只醯雞的形象出現,
海若東來氣吐霓。
海水如同東方的彩霞一般撲面而來。
安得夫差水犀手,
要是能夠擁有夫差的水犀之手,
三千強弩射潮低。
就能夠用三千強力的弩箭射擊潮水降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八月十五觀賞潮水的場景。江神和河伯被形象化為兩只醯雞,海水則被比喻為東方的彩霞,給人一種壯麗的視覺感受。蘇軾希望能擁有夫差的水犀之手,以便能夠通過射擊強力弩箭來控制潮水的高低。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壯麗的景象,同時融入了對歷史人物夫差的想象。作者運用形象化的手法,將自然景觀與神話傳說相結合,展示了他對大自然的獨特感知和想象力。整首詩詞以凝練的五絕形式表達了作者對潮水浩渺的景象的向往和對掌控自然的追求,表現出蘇軾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對人類力量的無限遐想。
盡管這首詩詞篇幅短小,但通過精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展現出作者對自然的獨特觀察和感受,同時也折射出他對歷史和神話傳說的了解和想象力。這首詩詞在表現自然景觀的同時,也蘊含了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探索和對自我力量的追求的主題。
“安得夫差水犀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shí wǔ kàn cháo wǔ jué
八月十五看潮五絕
jiāng shén hé bó liǎng xī jī, hǎi ruò dōng lái qì tǔ ní.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
ān dé fū chāi shuǐ xī shǒu, sān qiān qiáng nǔ shè cháo dī.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安得夫差水犀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