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羊代馬得安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胡羊代馬得安眠”全詩
又見子卿持漢節,遙知遺老泣山前。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見寄四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見寄四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胡羊代馬得安眠,
窮發之南共一天。
又見子卿持漢節,
遙知遺老泣山前。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給子由的回信。子由是蘇軾的友人,他曾被派往契丹(遼國)作使節,途經涿州時給蘇軾寄來了信。蘇軾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子由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和友人的關切。
賞析:
首聯寫道:“胡羊代馬得安眠,窮發之南共一天。”這里的“胡羊代馬”指的是蘇軾以胡人服裝的方式代替馬上的官員,以躲避政治迫害。這句話表達了蘇軾在南方的流亡生活,他與南方的百姓共同面臨困境。同時,也透露出蘇軾的無奈和對現狀的不滿。
接著是下聯:“又見子卿持漢節,遙知遺老泣山前。”這里的“子卿”指的是子由,他在契丹時仍然堅守著忠誠,持有漢人的節操。蘇軾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子由的贊賞和敬佩之情。他遠在山前,通過書信得知子由的行動,感受到了友人的忠誠和責任感。
整首詩詞以字字珠璣,言簡意賅。通過對自身遭遇和友人的描繪,蘇軾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國家困境的憂慮,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和責任的珍視。詩詞情感真摯,文字簡練,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才情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胡羊代馬得安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yóu shǐ qì dān dào zhuō zhōu jiàn jì sì shǒu
次韻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見寄四首
hú yáng dài mǎ dé ān mián, qióng fā zhī nán gòng yì tiān.
胡羊代馬得安眠,窮發之南共一天。
yòu jiàn zi qīng chí hàn jié, yáo zhī yí lǎo qì shān qián.
又見子卿持漢節,遙知遺老泣山前。
“胡羊代馬得安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